
香港人看加密货币,大多是一种投资工具,本地零售商户少有提供相关支付服务;但是在美、加、澳、日、韩等国家,日常生活已可使用,甚至在便利店,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用加密货币付款。加密货币融入主流,相信是大势所趋,香港在这方面相对落后,如何急起直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美国金融产品及服务提供商FIS九月时向逾千名本港消费者进行调查,35%受访者愿意于未来五年内,使用加密货币或中央银行数码货币(CBDC)等数码货币进行支付;接近23%受访者计划使用数码货币购买部份商品和服务;12%相信数码货币将会成为其主要支付方式。更有趣的是本港仍未发行CBDC,已有15%受访者称愿意使用CBDC支付,比加密货币的8%高,成为港人首选的数码货币类型;72%受访者认为CBDC获政府支持,相对安全;另有64%人预期该货币的币值会较稳定。
由此可见,港人对数码货币抱开放态度,关键是安全性和币值稳定性。目前在国际流通的加密货币大多属私人性质,甚至没有发行方支持,币值暴升暴跌,加上相关骗案时有发生,令普罗大众有阴影。由央行发行的数码货币有政府做后盾,拥有传统货币安全稳定的特性,同时兼具数码货币可提供快速而低成本电子支付系统的好处,市民接受程度较高。
要普及应用就先要形成风气,笔者乐见金管局踏出了第一步,10月初发表了一份研究发行「央行数码货币」作零售用途的白皮书,探讨在港发行「数码港元」(e-HKD)的可行性,如果真的能如当局所言在明年中提出初步想法,将会是一个重大突破。
资料来源: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