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劳俊杰 - 借东风迎新消费习惯|易付+营商
行内资讯
28日/11月/2022年

留意到最近一份消费者调查报告发现了一个值得零售业者关注的有趣现象——原来随着混合工作模式成为新常态,香港消费者的生活和购物习惯起了变化,其中一项是平日的消费增加,传统周末消费较旺的主导地位日渐模糊。

负责调查的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称此为「消费转移」,以食品杂货店为例,顾客于周五和周三的支出分别比2019年增长超过3%和2.8%;百货公司于周六及周日的消费额分别下降1.2%和1.4%,反而于周二增长2.8%。传统消费模式改变势必影响零售商、餐厅和其他商家的人手分配及供应需求,业者如能趁市场重新洗牌主动出击引导消费者朝设定的方向走,自然可快人一步抢占先机。近年最成功的例子非淘宝自2009年推动双十一购物节,至今成为华人社会一年一度盛事莫属。

疫情期间,港人另一大转变是对电子商贸和外卖点餐接受程度大升,缔造网上业务新机遇,之前亦提过,虚实共融是未来零售业主流趋势。然而Mastercard调查显示,全球大型企业在零售领域数码化表现明显较小企优胜,如截至今年8月新加坡大型企业的电子商贸销售额较2019年增长两倍,而小型网上零售商则只有59%的增长。

后疫情的零售商要探索线上商机,不宜单打独斗,好好利用不少电子支付商推出专属的商城或小程序,为商户提供简单又实用的平台,协助大小品牌进军手机购物,以出售货品、服务、代金券以及优惠券,又或储积分或印花换领奖赏等,商户节省开发商城的成本和时间,轻松吸取各方资源,带动销售转化成营业额提升业绩。

资料来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录
(转载)劳俊杰 - 虚实结合零售新方向|易付+营商
行内资讯
21日/11月/2022年

随着防疫措施陆续解禁,市面人流回升,各行各业均摩拳擦掌,迎接年尾消费旺季。怎样部署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疫情期间积极开拓网上零售渐见成效,来年是否继续加码投资?或许可从毕马威中国、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及汇丰银行携手进行的一项零售调查得到启示。

这项连续做了六年研究发现,即使疫情开始放缓,消费者对线上购物兴趣不减,在内地大湾区,偏好非接触式购物的消费者进一步升到80%,在香港则升到61%。与此同时,对实体零售店看法明显转向,同意「不需要实体零售店」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下降,香港和内地大湾区城市分别从24%及23%减少至同为18%,反映即使消费者已习惯于网上购物,但在环境许可下依然享受到店购物。

零售企业若要与消费者建立长远关系,构建融合的线上与实体店消费体验是未来发展大方向。消费者期望网上购物和店内购物可无缝过渡,希望品牌可以透过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改善购物体验,如希望能透过网上聊天系统快速得到有关货品查询回应、帮助筛选新产品、简化支付方法等。企业亦可考虑采用手机优先(Mobile-first)的营销策略,提供如手机扫描产品QR码链接至多元化资讯等方便,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及促进消费。

今年的调查并发现,消费者期望品牌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方面作出更大承诺,超过80%内地大湾区消费者表示会光顾拥有共同社会价值观的品牌;24%的消费者希望在消费时能有抵销产品碳影响的选项。企业如能制定合适的策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定必有助企业占据市场有利位置。

资料来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录
(转载)劳俊杰 - 先买后付兼赚高息|易付+营商
行内资讯
14日/11月/2022年

临近年尾的消费旺季将至,双11、感恩节、圣诞购物节等大型促销活动,将会是测试香港零售市道的探热针。商户固然出尽法宝招徕,银行信用卡也全力抢滩,伙拍大型商场或商户推出各式回赠或奖赏,近年就连流动支付商也来分一杯羮,今年更出现虚拟银行与流动支付商联手,把先买后付和高息存款挂钩,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开业逾两年的蚂蚁银行(香港)与同隶属于阿里巴巴的AlipayHK联手,两者用户经AlipayHK的「蚂蚁银行」小程式申请Ant Bank PayLater服务,完成批核后,在与AlipayHK合作的线上商户购物时,即可以选用前者的先买后付服务,购物满100元更可享三个月免息分期,而且由现时至12月底前的推广期内免手续费。

若全新蚂蚁银行用户于开户后7日内成功申请Ant Bank PayLater及绑定AlipayHK帐户,存款宝帐户首2万元存款可更可享首两月最高8.88%的年利率,购物免息分期之余还可赚取高息,再送最多150元AlipayHK购物礼券。如此重手反映出两者对即将来临的消费旺季寄望甚殷。

当然,灵活运用先买后付或信用卡免息分期,把资金留作收息或其他用途,总比起过去十多年的低息,甚至零息时代时闲置资金更加实惠,近期存款息率急升,难得虚拟银行和流动支付商把享高息门槛降低,让更多市民可受益,同时亦可以刺激消费,不失为一个好点子。只是在此也要提醒消费者,部份先买后付要收取手续费;又或分期后未能依时还款会引发超高的违约利率,享受优惠时必须确保准时还款,以免因小失大。

资料来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录
(转载)劳俊杰 - 港虚拟资产发展须提速|易付+营商
行内资讯
07日/11月/2022年

一年一度的金融科技周于上周举行,虽然被同期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抢了风头;但也有不少亮点,如财库局发表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就相当值得关注。

首先,当局申明将加紧筹备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乐意联系全球虚拟资产业界,邀请有关交易所在香港开拓商机。同时,证监会将会就新发牌制度下零售投资者可买卖虚拟资产的适当程度展开公众咨询;金管局稍后也会就稳定币的监管制度发布咨询结果和下一步工作。

另外,当局表态欢迎在香港引入虚拟资产ETF,对于日后检讨代币化资产的产权和智能合约的合法性,也抱持开放态度。

政府能勾划出具体的工作蓝图固然可喜,但希望步伐不会太慢。因为新加坡刚于10月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收紧了保护投资者方面的规定,如要求参与虚拟货币买卖的零售投资者需接受测试,确保对相关风险具有足够认识;建议禁止持牌虚拟货币公司向零售投资者作任何形式的借贷等,估计将有助当地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建立公信力。若香港不能于短期内制定出一致、明确和清晰的整体全面监管框架,恐怕又将落后于人。

还好香港在推动跨境央行数码货币(CBDC)上占了先机,与BIS、人行、泰国和阿联酋央行合作的mBridge项目,刚完成了为期六个星期的试行,共有来自4地的20间银行参与,进行超过160宗支付及外汇交易,总额逾1.71亿元,成功以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进行跨境实时结算,证明香港在金融科技创新上还是大有可为。

资料来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