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勞俊傑 - 借東風迎新消費習慣|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8/11/2022

留意到最近一份消費者調查報告發現了一個值得零售業者關注的有趣現象——原來隨着混合工作模式成為新常態,香港消費者的生活和購物習慣起了變化,其中一項是平日的消費增加,傳統周末消費較旺的主導地位日漸模糊。

負責調查的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稱此為「消費轉移」,以食品雜貨店為例,顧客於周五和周三的支出分別比2019年增長超過3%和2.8%;百貨公司於周六及周日的消費額分別下降1.2%和1.4%,反而於周二增長2.8%。傳統消費模式改變勢必影響零售商、餐廳和其他商家的人手分配及供應需求,業者如能趁市場重新洗牌主動出擊引導消費者朝設定的方向走,自然可快人一步搶佔先機。近年最成功的例子非淘寶自2009年推動雙十一購物節,至今成為華人社會一年一度盛事莫屬。

疫情期間,港人另一大轉變是對電子商貿和外賣點餐接受程度大升,締造網上業務新機遇,之前亦提過,虛實共融是未來零售業主流趨勢。然而Mastercard調查顯示,全球大型企業在零售領域數碼化表現明顯較小企優勝,如截至今年8月新加坡大型企業的電子商貿銷售額較2019年增長兩倍,而小型網上零售商則只有59%的增長。

後疫情的零售商要探索線上商機,不宜單打獨鬥,好好利用不少電子支付商推出專屬的商城或小程序,為商戶提供簡單又實用的平台,協助大小品牌進軍手機購物,以出售貨品、服務、代金券以及優惠券,又或儲積分或印花換領獎賞等,商戶節省開發商城的成本和時間,輕鬆吸取各方資源,帶動銷售轉化成營業額提升業績。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虛實結合零售新方向|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1/11/2022

隨著防疫措施陸續解禁,市面人流回升,各行各業均摩拳擦掌,迎接年尾消費旺季。怎樣部署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疫情期間積極開拓網上零售漸見成效,來年是否繼續加碼投資?或許可從畢馬威中國、香港貨品編碼協會及滙豐銀行攜手進行的一項零售調查得到啟示。

這項連續做了六年研究發現,即使疫情開始放緩,消費者對線上購物興趣不減,在內地大灣區,偏好非接觸式購物的消費者進一步升到80%,在香港則升到61%。與此同時,對實體零售店看法明顯轉向,同意「不需要實體零售店」的消費者比例有所下降,香港和內地大灣區城市分別從24%及23%減少至同為18%,反映即使消費者已習慣於網上購物,但在環境許可下依然享受到店購物。

零售企業若要與消費者建立長遠關係,構建融合的線上與實體店消費體驗是未來發展大方向。消費者期望網上購物和店內購物可無縫過渡,希望品牌可以透過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改善購物體驗,如希望能透過網上聊天系統快速得到有關貨品查詢回應、幫助篩選新產品、簡化支付方法等。企業亦可考慮採用手機優先(Mobile-first)的營銷策略,提供如手機掃描產品QR碼鏈接至多元化資訊等方便,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及促進消費。

今年的調查並發現,消費者期望品牌在可持續發展及社會責任方面作出更大承諾,超過80%內地大灣區消費者表示會光顧擁有共同社會價值觀的品牌;24%的消費者希望在消費時能有抵銷產品碳影響的選項。企業如能制定合適的策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定必有助企業佔據市場有利位置。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先買後付兼賺高息|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14/11/2022

臨近年尾的消費旺季將至,雙11、感恩節、聖誕購物節等大型促銷活動,將會是測試香港零售市道的探熱針。商戶固然出盡法寶招徠,銀行信用卡也全力搶灘,夥拍大型商場或商戶推出各式回贈或獎賞,近年就連流動支付商也來分一杯羮,今年更出現虛擬銀行與流動支付商聯手,把先買後付和高息存款掛鈎,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開業逾兩年的螞蟻銀行(香港)與同隸屬於阿里巴巴的AlipayHK聯手,兩者用戶經AlipayHK的「螞蟻銀行」小程式申請Ant Bank PayLater服務,完成批核後,在與AlipayHK合作的線上商戶購物時,即可以選用前者的先買後付服務,購物滿100元更可享三個月免息分期,而且由現時至12月底前的推廣期內免手續費。

若全新螞蟻銀行用戶於開戶後7日內成功申請Ant Bank PayLater及綁定AlipayHK帳戶,存款寶帳戶首2萬元存款可更可享首兩月最高8.88%的年利率,購物免息分期之餘還可賺取高息,再送最多150元AlipayHK購物禮券。如此重手反映出兩者對即將來臨的消費旺季寄望甚殷。

當然,靈活運用先買後付或信用卡免息分期,把資金留作收息或其他用途,總比起過去十多年的低息,甚至零息時代時閒置資金更加實惠,近期存款息率急升,難得虛擬銀行和流動支付商把享高息門檻降低,讓更多市民可受益,同時亦可以刺激消費,不失為一個好點子。只是在此也要提醒消費者,部份先買後付要收取手續費;又或分期後未能依時還款會引發超高的違約利率,享受優惠時必須確保準時還款,以免因小失大。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港虛擬資產發展須提速|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07/11/2022

一年一度的金融科技周於上周舉行,雖然被同期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搶了風頭;但也有不少亮點,如財庫局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就相當值得關注。

首先,當局申明將加緊籌備新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樂意聯繫全球虛擬資產業界,邀請有關交易所在香港開拓商機。同時,證監會將會就新發牌制度下零售投資者可買賣虛擬資產的適當程度展開公眾諮詢;金管局稍後也會就穩定幣的監管制度發佈諮詢結果和下一步工作。

另外,當局表態歡迎在香港引入虛擬資產ETF,對於日後檢討代幣化資產的產權和智能合約的合法性,也抱持開放態度。

政府能勾劃出具體的工作藍圖固然可喜,但希望步伐不會太慢。因為新加坡剛於10月底提出了一系列舉措,收緊了保護投資者方面的規定,如要求參與虛擬貨幣買賣的零售投資者需接受測試,確保對相關風險具有足夠認識;建議禁止持牌虛擬貨幣公司向零售投資者作任何形式的借貸等,估計將有助當地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建立公信力。若香港不能於短期內制定出一致、明確和清晰的整體全面監管框架,恐怕又將落後於人。

還好香港在推動跨境央行數碼貨幣(CBDC)上佔了先機,與BIS、人行、泰國和阿聯酋央行合作的mBridge項目,剛完成了為期六個星期的試行,共有來自4地的20間銀行參與,進行超過160宗支付及外匯交易,總額逾1.71億元,成功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進行跨境實時結算,證明香港在金融科技創新上還是大有可為。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中小企靠數據借錢成真|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31/10/2022

特首剛上周公佈《施政報告》,提及要不斷提升本港金融科技競爭力,並預告「商業數據通」(CDI)今年內出台。金管局隨即24日推出,對一些在近年因疫情、經濟放緩和銀行加息等因素疊加,經營陷入困境的中小企,好比一陣及時雨。

中小企在香港實體經濟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不時面對資金周轉困難。因為一直以來,銀行主要以企業的財務報表去評估貸款風險,由於以往貿易流程以紙本為主,各種商業數據分散儲存,銀行難以收集和核實資料,無法根據企業最新營運或財務數據進行信貸評估,往往會要求企業提供物業等作抵押品以減低信貸風險。

商業數據通是一項由金管局牽頭的金融數據基建,可統一對接銀行,提供一站式平台給企業分享營運數據,只要企業願意即可透過平台與金融機構分享數據。若銀行有更多數據在手,對企業的營銷狀況可作出更準確的預測,提高中小企獲批貸款的機會。現階段已有6間擁有大量中小企數據的主要數據提供方率先加入。滙豐銀行也用腳投票,將於10月底與香港商業信貸資料庫連接。經客戶同意後,可直接透過平台取得企業信貸記錄,並應用於金額1000萬元以下貸款申請,過程更將採用自動化審核,以加快整個貸款流程。

據了解政府還正研究建立統一的API接口,以便向金融機構分享公司註冊處的登記冊數據,以及便利更多政府部門通過「商業數據通」轉交數據予金融機構。熱切期望銀行業界、不同界別的數據提供方和企業都積極參與,提升香港整體營商效率。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SWIFT打通CBDC脈絡|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5/10/2022

央行數碼貨幣(CBDC)最近迎來喜訊,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在10月初發佈有關央行數碼貨幣和代幣化資產應用於跨境支付及交易的試驗結果,成功讓兩者能夠於現有金融基礎設施上進行無縫交易。在央行數碼貨幣實驗中,參與者包括法國和德國中央銀行、滙豐銀行、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渣打銀行、瑞銀和富國銀行等14個金融機構。各機構在SWIFT測試環境中,實現不同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網絡之間的央行數碼貨幣交易,以及DLT網絡和即時總結算系統之間的法幣與央行數碼貨幣(fiat-to-CBDC)之間交易,讓區塊鏈網絡可通過單一閘道進行跨境支付互聯互通。

在另一個與不同參與者群體的獨立試驗中,SWIFT與花旗、北方信託和其技術合作夥伴SETL等合作,探索了70種場景,模擬通證債券、股票和現金的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轉移;同樣展示了其基礎設施能夠成為不同代幣化平台與多種現金支付形式之間的互連平台。與一些中央銀行正在進行、暫時局限於指定對手方測試環境不同,由於SWIFT是全球超過200個國家與地區、10000多間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傳遞付款、交易與兌換貨幣等訊息標準化系統。若其解決方案可擴大規模應用,定能幫助中央銀行將其自身網絡簡易及直接透過單一途徑連接至全球其他支付系統,不用單獨與每一交易對手建立聯繫。

筆者樂見SWIFT明年將會作更進一步測試,相信必有助於推動CBDC和代幣化資產的全球化,也是使其順利融入國際金融生態系統的重要里程碑。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出遊前準備電子錢包|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17/10/2022

日本恢復免簽證自由行,香港入境檢疫「0+3」,近日跟親友飯聚,話題離不開去日本旅行。大家最關心的除了護照過期了沒有,就是哪裏兌換日圓最抵?其實港人無得旅行的三年期間,市面出現不同海外電子支付選擇,只是沒法出遊而沒有留意。 眼看機會來了,各大電子支付商積極備戰,AlipayHK搶先推廣聯手Alipay+跨境移動支付系統,接入超過100萬間日本線下商戶,只要將香港信用卡連結到AlipayHK或完成身份認證,用戶在當地看到「Alipay+」或「AlipayHK」的標誌,即可以電子錢包內港幣付款,旅行前毋須預先兌換大量現金,也可在當地「大出血」。

服務最大優勢是毋須手續費,實時兌換的匯價亦較信用卡優惠,而且涵蓋主要旅遊活動,包括出租車、免稅店、百貨公司、便利店和餐飲連鎖店的支付。用戶出發前也可購買或領取旅遊網站折扣優惠券,訂酒店、景點門票等有折扣。其實除了中國、澳門和日本,AlipayHK也陸續開拓其他亞洲熱門旅遊點,最新加入包括逾12萬韓國門店和新加坡。

電子支付平台蓄勢待發,傳統銀行和信用卡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之前與萬事達卡聯手發行多幣種扣帳卡的滙豐銀行,也趁日本開關向客戶推廣,該行綜合理財戶口客戶提出申請並獲發卡後,即可用包括日圓12種主要貨幣在海外消費及提取現金,直接從戶口中相應貨幣戶口直接扣帳,免收手續費、年費及外幣交易費之外,還提供現金回贈。 有了方便快捷電子支付工具,出遊毋須攜帶大量現金,是否值得考慮一下?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一步到位撐經濟復甦|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10/10/2022

第二期消費券餘額在10月1日發放,國慶假加上多了2000元,市民消費意欲旺盛,各區商場店舖人頭湧湧,食肆也要排隊等位,成功帶動本地消費。此外,冰封多時的旅遊業亦見曙光,港人壓抑三年的旅遊魂復活,有旅客不惜天價搶機票及報團,航空公司及旅行社率先受惠;但距離旅遊業全面復甦還很遙遠。

從入境處數據可見,9月26日放寬機場入境至「0+3」安排後,經機場出入境人數均有增加,由9月25日經機場入境5256人次、出境6858人次,上升至10月4月入境7658人次、出境7072人次,可是一看分類數據,入境78%是港人、13.1%是內地訪客,其他訪客不足一成,實數僅677人次,跟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天數以萬人次計比實在是九牛一毛。

再看國慶假當天及前一天經機場出境分別有8684人次和9264人次,反映港人紛紛自製長周末出遊。隨着明天(10月11日)日本重開免簽證自由行,港人外遊只會有增無減,若觀光客及商務客在短時間內不回升,之前靠本地消費支撐着的酒店、零售和餐飲業,只怕更難復甦。

筆者認為,要避免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惡化,香港必須盡最大努力吸納觀光客及商務客重臨,重重防疫措施限制了他們的活動自由,黃碼期間既不能到旅遊景點玩樂,也不能進入食肆或酒吧品嚐美食,參加會議展覽要求也很嚴格,如何能展現香港一貫美食之都、盛事之都的魅力?既然已經踏出了第一步,衷心期望港府能盡快解除所有入境檢疫措施,帶動本港商貿、旅遊業及國際級活動復常,重振香港經濟。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數碼港元小步踏前|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05/10/2022

美國連環重手加息,環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歐亞貨幣貶值之快之深,情況令人憂慮。國際金融界一直都在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教人欣慰的是在這個動盪時刻,看到金管局能未雨綢繆,在新發表的《「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中披露將會展開工作,為將來可能推出「數碼港元」(e-HKD)作出準備。

雖然金管局尚未決定是否及何時推出數碼港元,但指出之前所做的兩輪諮詢,回應普遍正面,相信數碼港元能夠令支付更具成效,同時可推動數碼經濟發展。當局將在技術層面先行開發數碼港元於銀行同業間的「批發層面」應用,首次表明在大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包括建立批發層面的項目時間表、系統設計及資源規劃,目標是要奠下能配合日後「零售層面」不同設計選項的技術基礎。另外因現行法例未能確保數碼港元的合法性,又將與政府檢視需要修例的範疇,令其成為法定貨幣,兩者都是日後推出數碼港元必須的先決條件。

不過,個人最感興趣的是當局同時會進行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根據政策立場文件所列,當局正在籌劃或進行的一眾項目中,包括了經電子錢包應用程式使用數碼港元、代幣化證券的貨銀兩訖結算,以及就零售層面CBDC(央行數碼貨幣)用例及設計選項與業界聯繫。這些都是目前比較多市民接觸到的數碼港元潛在應用,深入研究用例,尤其是就數碼港元系統零售層面的設計選項。

透過與不同持份者進行連串試驗以獲取實際經驗,對有關數碼港元應用、執行及設計事項,可以作出更有根據決定,作為行業一份子當然熱切期待。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跨境轉數快潛力大|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6/09/2022

財爺連續兩年派消費券,金管局第二季統計顯示,今年4月發放首期消費券後,次季末使用中儲值支付工具帳戶共6286萬個,總交易量約18億宗,較首季上升31.3%;總交易金額達1583億元,較首季大升42.6%,當中509億元為銷售點消費支付、188億元為網上消費支付,說明派消費券的確有助電子支付普及。

隨着多個新平台加入競爭,以往一直佔優勢的八達通,也開始積極轉型。今年初配合面世25周年成立產品部,專門研發八達通App的功能,除了與不同商場、商戶合作推出優惠;籌備多年可中港互用的「一卡通」,據說開發已大致完成,惟僅限於支付交通費。不過,更大突破的是與銀聯合作,用戶如開通手機八達通銀聯卡,可在世界各地提供銀聯二維碼的商戶付款,把八達通使用範圍擴大至海外。

當然用過信用卡海外支付的消費者都知道一個弊端,由於交易並非即時結算,手續費和匯率計算也缺乏透明度,最後收到帳單折算回港元價格,往往比預算要高。金管局近日透露,正研究透過與港人熱門旅遊國家的電子支付系統互聯,直接透過「轉數快」(FPS)進行支付,首階段與泰國央行快速支付系統「PromptPay」合作,實在是一個好消息。

轉數快在香港廣受歡迎,一來是可24小時無間斷運作及即時支付,更重要是不收手續費,打破銀行間轉帳的限制。如果真的能與外地接通,打破地域界限,讓港人旅遊時可享跨境即時免收費或低收費支付,匯率也即時計算,預計可成電子支付一個潛力龐大新增長點,看來各大電子支付商都要未雨綢繆了。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