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勞俊傑 - 借力打力推數碼貨幣|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04/04/2022

上星期講美國研究數碼美元,許多人以為是很遙遠的事;但中國自2019年底已陸續在多個地區試用數碼人民幣,並於今年北京冬奧廣泛使用。隨着1月初數碼人民幣試點版App正式在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等應用商店上線,數碼人民幣離普及使用僅一步之遙;最值得留意的是營運機構除了原來7家銀行,還包括螞蟻集團旗下網商銀行(支付寶)以及騰訊微眾銀行(微信支付)。

一些習慣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人會問,我們不是一直都在用電子貨幣嗎?數碼人民幣有甚麼不同?首先是本質上的分別,數碼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價值與現金相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是電子錢包,一個空的錢包甚麼都買不到,必須先放入錢,數碼人民幣是錢包裏面裝的錢。

雖然,有觀點認為數碼人民幣可能會取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但隨着試點推進,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直積極參與,提供不同應用場景,在設計、研發、營運等環節給意見。這次得以接入數碼人民幣App之中,印證兩者發展相輔相承。

事實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發展成熟,多年來建立起一個完整生態圈,不同行業可以參與這個生態圈,亦有不同增值服務方便用戶使用,許多人購物、出行、生活、旅遊等都是一站辦妥。數碼人民幣要快速推廣,接上支付寶和微信生態圈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而截至目前已經有美團、京東、小米商城等50多個平台支援數碼人民幣,所以一如現金、信用卡、電子錢包可以並存,數碼人民幣並不是要取代任何人付款方式。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電子錢包取代信用卡|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8/03/2022

市民望穿秋水的首輪電子消費券即將發放,有傳最快會在4月7日發放首期5000元,相信定能如去年般推動消費上升;同時進一步提升儲值支付工具在電子支付市場佔有率。

金管局3月中發表的儲值支付工具及支付卡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包含各類電子錢包及八達通儲值支付工具,帳戶總數達6642萬個,按年升3.9%;總交易金額805億元,按年升32.6%。

期內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金額中,424億元為銷售點消費支付,按年升76.5%,很明顯受惠去年10月和11月發放第二期消費券,多了市民改用儲值工具支付一些平時用現金或信用卡支付交易。反之截至去年底在市面流通的信用卡總數為1905萬張,按年跌1.6%;第四季信用卡交易總額1983億元,按年升17.1%,增幅落後儲值支付工具。

另外,金融服務商FIS旗下Worldpay發表《2022年全球支付報告》也指出,政府去年發放電子消費券加快了電子支付在香港的應用。與2020年比較,去年電商交易按交易額計算,電子錢包支付按年升4個百分點至33%,信用卡雖然仍佔43%,但按年跌2個百分點;到店支付方式方面,電子錢包支付也上升了2個百分點至24%;信用卡則下降1個百分點至55%。

Worldpay預計至2025年,電子錢包可取代信用卡成為本港首要電商支付方式,交易額佔比可達四成,信用卡則只佔37%;同時預測電子錢包將成為香港增長最快的店內消費支付方式,於2025年佔總交易額36%,用電子錢包取代信用卡不是夢,各大小商戶老闆你們準備好未?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數碼美元轉守為攻|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21/03/2022

俄烏大戰引發環球金融大震盪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3月上旬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檢視加密貨幣的利弊和風險;同時指示聯邦政府各機構研究數碼貨幣,考慮制定相應的法規,並要求財政部、商務部等機關半年內提交以「貨幣的未來」為主題的報告。拜登行政命令列出的目標,包括保護美國消費者及企業、避免系統性風險、負責任開發及使用數碼資產、探索數碼美元可能性等。這是美國政府首度提出探索數碼美元想法,對全球推動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BDC)是重要一步,全世界都在關注數碼美元能夠怎樣應用,以及為金融交易創造更高透明度。

美元是全球金融體系基礎,作為發行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國家,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以美國對推出數碼貨幣態度一直非常謹慎,反而其他國家行得比較快。過去幾年已有多達9個國家推出了央行數碼貨幣,另有最少16個國家研究發行數碼貨幣,中國早於2020年已推行數碼人民幣試驗計劃,日本亦已將數碼日圓納入經濟改革方針《骨幹計劃》。之前有些看法擔心,當各國陸續推出自己的數碼貨幣,沒有跟上大隊的美元影響力會受到動搖。

過去十年比特幣、NFT等加密貨幣和數碼資產認受性提升,漸漸發展成傳統銀行和貨幣體系外的重要支付和投資工具,故此亦被一些人視為可用以繞過以美元為基礎的實體金融體系,威脅美元在全球經濟中地位。

筆者認為,美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逐漸正視加密貨幣和數碼資產的影響,嘗試化被動為主動,研究如何用數碼美元,來鞏固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的領導地位。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勞俊傑 - 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易付+營商
Industry Information
14/03/2022

政府上周公佈派發一萬元電子消費券詳情,首階段5000元將於4月派發,為了加快流程,首階段不讓用戶轉換平台,去年已登記以八達通、AlipayHK、Tap & Go「拍住賞」或WeChat Pay HK領取的市民,毋須額外手續就可在4月領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評估上次派消費券取得成效,對本港GDP迄今有0.7%提振作用;今次加倍派發電子消費券,合資格市民約660萬人,涉資660億元,比去年大增一倍,成效料會更高。中大一項透過AlipayHK數據進行的研究發現,去年在電子消費券帶動下,AlipayHK消費券用戶消費金額多110%,非耐用品(如餐飲、百貨等)及服務類型(電訊費等)約佔整體消費總額57%至63%;並有效發揮「乘數效應」,比日本、美國及台灣的振興經濟措施高出最少三倍,促進零售商戶及服務供應商生意增長。

研究同時指出消費券計劃吸引更多商戶使用流動支付工具,電子支付平台豁免「商戶碼」交易費,令商戶交易成本下降30%。估算今年電子消費券倍增可提振GDP約1.7個百分點,眼下疫情嚴峻,百業蕭條,絕對是刺激經濟的一道良方。

比起過往幾次派錢和消費券,政府今次效率很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建立的系統可以即時重啟,AlipayHK和八達通更能火速找出電子錢包或八達通已失效的人數,安排重啟戶口或重新登記,以配合政府盡快把消費券派到市民手上。

若改派現金必須重新登記和搭配基建,又怎能趕及於4月派發?黑貓白貓捉到老鼠便是好貓,實在毋須再討論是派現金還是電子消費券。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嘟二維碼搭車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07/03/2022

新一批電子消費券首期將於4月派發,記得去年派發時逾七成市民選用八達通,餘下三成份額則由AlipayHK、拍住賞及微信支付瓜分,一個主要原因是八達通作為港鐵子公司,多年來一直壟斷港鐵嘟機過閘的功能,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也只接受八達通作電子支付,市民為了出行方便幾乎人手一卡,形成了先天優勢。

這一個壟斷局面直至去年初始被AlipayHK打破,作為後來者AlipayHK一直致力推動二維碼支付,承擔了為港鐵設計及建立新電子支付系統的任務,並於去年1月23日推出二維碼付費乘車服務,乘客只需透過AlipayHK的易乘碼(EasyGo)便可嘟機出入閘。MTR Mobile提供的「車票二維碼」也於同日推出,系統更開放予其他電子支付商使用。

時隔一年,很高興見到港鐵「車票二維碼」於2月下旬新增銀聯的雲閃付App及WeChat Pay電子付款方式。乘客可以憑雲閃付App港鐵乘車碼和騰訊乘車碼,以二維碼支付搭港鐵,車費直接從電子錢包扣減,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差不多同時,九巴把去年2月起在39條巴士路線登陸的「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擴展至全線九巴,並支援轉乘優惠及短途分段收費,乘客使用同一個流動支付帳戶付費,便可享有第二程車費轉乘優惠。「e度嘟」早於2020年5月起已在龍運巴士全線通用,同時支援感應式信用卡、流動支付裝置及流動支付二維碼,連同八達通及現金,是現時接受最多電子支付方式的公共交通系統。

隨着愈來愈多公共交通工具全面接納不同形式的電子支付,搭車畀錢更多選擇,估計到發放第二期電子消費券時,各大電子支付將會百花齊放。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再派消費券有利無害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28/02/2022

財爺順應民意加碼派1萬元電子消費券,反應不如去年般熱烈,社交媒體討論度遠遜去年。也許已經是第二次派發,逾600萬人已經領取並熟悉如何運作,少了一大堆疑問;而且趕在4月派發的首五千元,沿用去年登記平台派發,大部份市民不用做甚麼,坐着等收新消費券便可,年中會再發放餘下五千元。

財爺這次出手算慷慨,預留664億元,惠及660萬人,發放安排也簡便,估計只有少數「用完即棄」急急取消去年領券戶口者需要擔心如何領取首期派發;又或希望轉用新平台者要等到年中派第二期,才可與新符合資格者一起登記新平台,可能會略感不便。去年可領取消費券的電子支付平台包括八達通、WeChat 及AlipayHK等,財爺已表明其他電子支付平台如有能力及符合條件,願意在發放第二期消費券時納入,以增加市民選擇,打算借消費券拓展市場的其他平台也不用灰心。

政府去年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成功帶動本地消費氣氛,在疫情緩和時零售業和食肆收入大升,有助推動全年經濟增長;而在推動電子支付發展方面,4個平台成功吸納客戶,讓更多港人接觸到電子支付。再派消費券可令商戶和消費者維持電子支付習慣,尤其在疫情肆虐時,毋須用現金且即時到付的無接觸式支付,對防止病毒傳播和讓市民安心在家網購,起到很大作用。故此,對於一些人派消費券主要惠及電子支付平台或變相鼓勵市民外出,為免影響抗疫不如派發現金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實情是電子消費券使用範圍已擴至超市、零售店、交通等,使用上與現金無異,對抗疫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善用資源度過疫境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21/02/2022

原本勢頭向好的本地經濟,因疫情惡化而急轉直下,重推二人限聚令和擴大強制停業的處所範圍,首當其衝是大批從事餐飲、零售和個人服務行業的小微企。如何度過眼前難關是一眾小老闆最大擔憂,除了申請抗疫基金補償,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也有助改善現金周轉,以備不時之需。

Visa研究於去年12月進行的「2022小微型企業商貿前瞻」,原本發現在當時疫情穩定下,94%的受訪香港小微型企業對自身業務的前景感到樂觀,在研究覆蓋的9大市場中排名第二。同時小微型企業在疫情期間增強了數碼科技應用能力,由非接觸式支付到電子商務轉型的帶動謀求生存,95%的受訪香港小微型企業表示將於2022年接收非接觸式或更多的數碼支付方式,較全球平均值82%為高;亦有56%香港消費者預計會在2022年更頻繁使用數碼支付。

電子支付日益普及,研究也顯示,有92%本地小微型企業預計會在十年內完成全面數碼支付轉型,較全球84%為高。新一波疫情爆發並持續惡化,雖然未必影響長遠部署,但短期衝擊非同小可,各小微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確保資金狀況穩定,有能力挺過這一個難關。

2020年4月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專門協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資金周轉,讓企業較容易取得銀行融資。截至上月28日累計獲批申請逾4.78萬宗,涉及總貸款額837.06億元,平均每宗貸款超過175萬元,由於申請期只是至今年6月底,在預計經濟即將步入寒冬前,建議有需要的小微企把握機會及早提出申請。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數碼人幣連結轉數快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14/02/2022

Omicron疫情大爆發,防疫限制不斷收緊,世界似乎就要停頓,難得看到一則好消息,證明關鍵的金融基建未有因疫情而延後。說的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立法會透露,數碼人民幣在香港跨境支付的研究已有進展,估計農曆年過後會開展下一階段技術測試,其中一個方向是與「轉數快」扣連,推動數碼人民幣在零售層面的應用。

記得兩三個月前,跟大家介紹過金管局與多國央行合作的「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那是一個主要在商業層面應用的數碼貨幣跨境應用測試;即將展開的測試則着重零售層面,金管局正與銀行和商戶磋商,希望他們能參與作測試點,若得到人民銀行許可,亦希望讓香港市民加入。要方便港人使用數碼人民幣,「雙幣錢包」是其中一種方法;但先決條件是要有「數碼港元」,惟香港尚未有「數碼港元」;是以透過「轉數快」與數碼人民幣扣連,將轉數快內的港元與數碼人民幣互換,是短期內最可行的方法。

其實早於去年12月,人行專責數碼貨幣研究的官員已指出,中港成功開展第一階段技術測試,實現在香港本地銀行和指定香港商戶範圍內,通過數碼人民幣錢包進行充值、轉帳和消費的基本功能;第二階段將探索數碼人民幣系統與「轉數快」系統連結,如內地遊客未來使用數碼人民幣在香港購物,可透過「轉數快」進行貨幣兌換,商戶直接收取港幣,當然無任歡迎。

雖然疫情期間,內地遊客來港旅遊已近乎停頓,但部署工作還是如常推動,待疫情結束,人們可以自由地來往內地與香港時,數碼人民幣錢包將大大提升兩地的跨境支付便利化水準。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支持再派消費券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07/02/2022

第五波疫情未如政府所願,沒有在農曆新年前穩下來,不明源頭個案持續增加,並擴散到不同地區,防疫措施放寬無望不特止,隨時還有加辣可能。對於已錯失農曆新年黃金檔期的食肆、零售商和娛樂場所,生意前景實在不容樂觀,近期不斷有呼聲要求政府發放補貼支持中小企營運,心裏非常理解認同,也樂見政府能聽言納諫。

同一時間,呼籲正在草擬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的財爺再次發放電子消費券的聲音,也愈來愈響亮,衷心希望財政也能從善如流。全港抗疫兩年多,表面上沒有太多公司結業或裁員,貼地一點的人就知道,打工仔近年被迫放無薪假、假自僱等,有增無減;一些靠佣金維生的人只能收「老底」,實際收入大幅萎縮,情況持續的話,打工仔消費力減弱,政府津貼再多也無法保得住企業。

回顧去年7月起,政府向港人分期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成效立竿見影,零售業和食肆收入均大升,可見消費券計劃有助帶動本地消費氣氛,全年經濟增長也升上6.4%。在推動電子支付發展方面,四間營運商共新增用戶470萬名和商戶9.6萬個;雖然八達通仍然佔70%,但支付寶香港佔20%,WeChat Pay HK和拍住賞各佔5%,反映在適當推動下,商戶和消費者均樂於嘗試新事物。

今年再派電子消費券的話,營運商吸取去年經驗後能更精準定位,定必有助鞏固消費者使用習慣,讓電子支付落地生根。

財爺發佈預算案在即,據聞也有研究再派消費券,並向各大電子支付營運商收集意見,身為與業界息息相關的一份子,不妨借此公開講一句:支持再派消費券!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
(轉載)易付+營商——多用電子支付抗疫 - 勞俊傑
Industry Information
24/01/2022

第五波疫情日益嚴峻,Omicron傳播力遠超之前幾代病毒,繼發現空氣傳播後,陸續爆出懷疑經現金交易,甚至接觸倉鼠染疫的個案。傳播途徑愈來愈不可測,要避免感染也愈難。市民除了減少不必要聚會,日常生活也要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留意每一個可能播毒的細節。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懷疑與現金找續有關的傳播,包括前年紅磡街市及土瓜灣街市先後出現多宗病例,去年油塘鯉魚門市場也出現過感染。今次國泰空少到屯門藥房購物,逗留短短5分鐘,收錢的老闆即染疫,最終一家四口全部中招。衞生防護中心懷疑傳播途徑與現金交收有關,再次凸顯用現金支付的隱藏危機。

港大前年所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鈔票表面可以存活2日,雖然無法100%肯定藥房老闆是如何染疫,但現金交收嫌疑的確大。如今Omicron疫情風頭火勢,抗疫必須加倍謹慎,故無論從防疫或實際使用方便程度看,同建議市民在疫情升溫之下可多用電子支付,取其無身體接觸,比現金找續安全得多。加上去年政府派發360億元電子消費券,大部份人用過至少一種電子支付,用起來應無難度。

事實上,去年電子消費券計劃,對刺激消費及推動電子支付效果顯著,不少市民和小商戶已培養出使用電子支付的習慣。只是隨着消費券到期用盡,部份電子支付公司給予商戶的優惠期也屆滿,不排除有商戶退出電子支付平台,市民只能用現金,對防疫未必是好事。眼下疫情擴大,限晚市堂食、娛樂場所停業等,並難於短期內放寬,不少聲音要求再次全民派發消費券,希望財爺能聽到大家的心聲!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Back to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