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易付+營商——自助點餐有利食肆
行內資訊
26日/07月/2021年

  香港疫情稍為紓緩,本地食肆人流亦開始增加,大家有沒有發覺,部份食店人手極度不足,眼見侍應個個做到身水身汗,但仍然有些心急食客因為得不到稱心的服務,將怨氣宣洩在食肆前線員工身上。

  其實,光顧小店的客人一般都沒有特別要求,僅僅不要落錯單或漏單,要求食物乾淨而已。不過,餐飲業經歷整整一年的零售寒冬日子,食肆小店對聘請人手態度審慎,也是可以理解,但凍結人手並非良策,長遠計,食肆應考慮引入自助數碼點餐系統,這也是營運步向數碼化的重要一步。

  因應近年消費需求的變化,本地不少食肆小店早已加入自助點餐行列。市場上眾多點餐系統中,部份已提供流動裝置讓侍應可以下單,部份更支援二維碼點餐功能,讓顧客自行下單,與食肆的銷售系統作相應配合,減少人手需求。此外,更可配合流動終端機的「聚合支付」功能,在客人面前完成以信用卡、QR Code或八達通付款程序,相信最能滿足食肆的營運要求。

  不論是自助點餐、「pay-at-table」,還是聚合支付方案,均能夠提升營運效率及滿足消費者支付要求。這不但減輕前線員工負擔,更可轉移人手靈活處理業務的需要。除了滿足客人點餐的要求,食肆還可以透過背後的人工智能AI系統收集消費者數據,在分析產品銷量並調整銷售策略,以便增加店舖收入及商機。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直播帶貨殺入香港
行內資訊
19日/07月/2021年

  新冠疫情顛覆全球消費模式,為避免有播毒風險的現金支付,近年大眾傾向使用電子支付。由跨國支付平台PayPal最近一項網上問卷調查顯示,全部13個受訪市場中均以跨境電子支付,作為首選消費方式,確認全球消費習慣正出現翻天覆地變化。

  據該項調查顯示,人們進行網購時更偏向使用電子錢包付款,若結帳時無法使用首選電子支付方式,多達四成受訪者寧願取消定單,反映電子支付已成為主流消費模式。報告還預測至2024年,全球一半人口將會使用電子錢包。

  隨着電子錢包應用日益普及,無論是初創企業或者計劃擴展商業版圖的大公司,都應該為這股疫後消費模式改變早作準備,積極改進自身電子支付方案,提升客戶消費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由內地網紅透過視像直播來推銷貨品的「直播帶貨」模式如雨後春筍出現,去年淘寶直播衍生的成交額已達4000億元人民幣,目前這股風潮已吹入區內其他市場。即使是實體零售市場高度發達的香港,不少傳統零售行業均對這種創新商業模式趨之若鶩,例如傳統魚類批發市場的時令海鮮,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下單購買新鮮食材。

  通過視像直播來開展電商業務,關鍵在於保證用戶有良好服務體驗,這包括清晰流暢的影片、交易雙方能建立即時互動,以及規模化的直播活動。由於有關電商直播解決方案,需要應對不同的業務情景,商戶在選擇合適的技術夥伴時要仔細比較,才能爭取最大客戶群。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登記消費券大塞車
行內資訊
12日/07月/2021年

  5000元電子消費券在7月4日起接受市民登記,初期反應熱烈,官方公佈最新完成登記人數超過310萬人,相信市民在8月1日領取首筆2000元消費券後,對推動本地零售市道有很大幫助。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首日出現連串蝦碌事件,包括令網民一肚氣的網絡大塞車。

  網絡塞車一般是受突發事件或黑客攻擊所致,例如遇上股市大跌,交易平台因大量沽盤湧現而反應緩慢,所以網絡塞車雖非常見,但時有發生。

  不過消費券派發有既定日程,初期反應熱烈也不難預計,但因為系統一併處理消費券及「智方便」登記,因此令運作過程並不暢順,期間更發生Tap & Go出現網絡擠塞問題,系統一度顯示輪候人數超過3萬,等候時間逾1小時,所以這類大型網絡活動在事前必須有良好部署。幸好在市民投訴後,有關當局很快從善如流,例如將消費券及「智方便」用戶的新登記分流處理。

  港府在2017年底公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當中倡議不少數碼基建項目,例如快速支付的「轉數快」、增設免費公共Wi-Fi熱點,以及建立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前面兩項大家耳熟能詳,但造成今次網絡塞車的「智方便」卻不為人熟悉。

  其實好的應用程式是需要適當推廣,才能獲得社會廣泛應用。「智方便」讓登記的用戶能收取公營機構的服務通知,還提供具法律效力的個人簽署功能,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值得政府多花心思進行推廣。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助中小企融資激發活力
行內資訊
05日/07月/2021年

  近年中小企在銀行申請開戶及融資都面對困難,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出現後,中小企最大經營難題就是取得銀行貸款。

  疫情重創零售市道,零售商戶為求轉型發展,適時資金支援非常重要。近年傳統銀行擔心被指協助「洗黑錢」,對企業開戶或者申請貸款審批異常嚴格,即使遞交大量的證明文件及經過重重審批,最終都要經歷頗長的審批時間,或者不獲批出應急或逆市擴張資金。

  自從金管局批出8間虛擬銀行牌照後,有虛銀加入搶佔貸款市場份額,考慮到巨企貸款業務競爭激烈,於是主攻傳統銀行忽略的中小企群體。在疫後重啟經濟活動下,靈活作業的中小企可能是業務增長最具潛力的市場,當然最重要的是先解決融資問題。

  在港府推出「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後,不少金融機構爭相推出貸款產品配合,其中以平安壹賬通銀行(PAOB)最為積極。去年10月該行已率先推出「九成信貸擔保產品」,今年劃一調低貸款利率及貸款上限至500萬,連番出招頗切合該行「普惠金融」目標。

  最近PAOB夥拍易付達(eftPay),為本地零售商戶打造一站式業務方案,前者透過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分析,為中小微企解決融資問題,eftPay則為本地零售商戶提供多元化電子支付服務,包括流動支付方及融案、新零售方案及客製化方案等,發揮協同效應,讓更多零售商戶受惠。一站式方案更為中小企提供傳統銀行以外的融資渠道,可以安心投入市場,締造三贏局面。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