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易付+營商——加密貨幣融入生活
行內資訊
29日/11月/2021年

  香港人看加密貨幣,大多是一種投資工具,本地零售商戶少有提供相關支付服務;但是在美、加、澳、日、韓等國家,日常生活已可使用,甚至在便利店,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用加密貨幣付款。加密貨幣融入主流,相信是大勢所趨,香港在這方面相對落後,如何急起直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美國金融產品及服務提供商FIS九月時向逾千名本港消費者進行調查,35%受訪者願意於未來五年內,使用加密貨幣或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BDC)等數碼貨幣進行支付;接近23%受訪者計劃使用數碼貨幣購買部份商品和服務;12%相信數碼貨幣將會成為其主要支付方式。更有趣的是本港仍未發行CBDC,已有15%受訪者稱願意使用CBDC支付,比加密貨幣的8%高,成為港人首選的數碼貨幣類型;72%受訪者認為CBDC獲政府支持,相對安全;另有64%人預期該貨幣的幣值會較穩定。
  由此可見,港人對數碼貨幣抱開放態度,關鍵是安全性和幣值穩定性。目前在國際流通的加密貨幣大多屬私人性質,甚至沒有發行方支持,幣值暴升暴跌,加上相關騙案時有發生,令普羅大眾有陰影。由央行發行的數碼貨幣有政府做後盾,擁有傳統貨幣安全穩定的特性,同時兼具數碼貨幣可提供快速而低成本電子支付系統的好處,市民接受程度較高。
  要普及應用就先要形成風氣,筆者樂見金管局踏出了第一步,10月初發表了一份研究發行「央行數碼貨幣」作零售用途的白皮書,探討在港發行「數碼港元」(e-HKD)的可行性,如果真的能如當局所言在明年中提出初步想法,將會是一個重大突破。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先買後付百花齊放
行內資訊
22日/11月/2021年

  還記得之前跟大家提過的「先買後付」嗎?去年落戶香港的新加坡初創「atome」最近發佈的營運數據相當鼓舞,看來這種小額免息分期信貸已站穩陣腳,正要大展拳腳之際,傳統消費信貸參與者也陸續加入戰場。

  atome是香港「先買後付」先鋒,一年多前推出服務,官方指累積活躍用戶已達10萬人,合作商戶達500個。用戶群一如所料以Z世代為主,七成用戶介乎18歲至35歲,以女性為主,但男性用戶的平均單筆消費額則大於女性28%,最重要是商戶使用atome後其單筆消費額上升三成。另外,環聯《第三季全球消費者脈搏研究報告》亦反映62%受訪者知道「先買後付」,按季上升14%,成為最受關注的新信貸產品之一。

  為了乘勝追擊,atome近期邀請當紅韓團Astro擔任全球品牌大使,無論走在街上或上網購物都能看到大型廣告,希望藉網絡宣傳向新世代鞏固品牌形象;而為了緊貼消費者需求,已在新加坡試推新社交平台功能。新世代來勢洶洶,難怪傳統信貸和電子支付商也紛紛出招迎戰,除了虛擬銀行Livi提供結合了循環貸款的「先買後付」服務,用戶可自選3至36個月份期還款;電子支付老大哥Mastercard也在企業層面推出主攻中小企的「Pay & Split」服務,向小商戶發放「先買後付」商業支付卡,變相提供融資服務。另一虛擬銀行也推出最多可比正常發薪日提早7日提款的「出糧貸款」,用穩定的薪金做擔保,提供短期資金周轉。

  「先買後付」將舊有銀行服務靈活化,短短一年已衍生不同變奏的電子消費信貸模式,幫助用戶釋放現金流,未來肯定會繼續百花齊放。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數碼貨幣跨境支付
行內資訊
15日/11月/2021年

  金管局在早前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一口氣披露了多項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的舉措,當中最矚目首推聯同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國央行機構及國際清算銀行創新樞紐(BISIH)轄下香港中心,公佈了建基於「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平台下15個潛在商業應用案例。

  mBridge是一個探討央行數碼貨幣於跨境支付應用的項目,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央行數碼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和技術可行性。剛發表的15個用例涵蓋了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潛在應用場景,但由於四個參與地區之間的貿易額相當龐大,國際貿易結算用例獲得優先考慮。

  傳統貿易融資有三個痛點:第一,貸款依賴大量紙張證明文件,處理文件費時;第二,紙本文件容易出現文書錯誤;第三,貸款資訊不透明,時有騙徒利用一張發票同時向多間銀行貸款進行欺詐。mBridge針對這些痛點及跨境支付高成本、過程緩慢、操作複雜等常見問題,挑選了跨越四地、11個不同行業的貿易結算交易作為樣本,涵蓋半導體、醫療器材、服裝等不同行業,於平台的國際貿易結算用例展開測試。由於初步反應正面,可望明年進入試行階段,目標是發展出能夠支援整個國際貿易結算流程的系統。

  隨着金融科技發展新挑戰不斷湧現,期望政府能多推出這些前瞻性的策略,有助香港在全球數碼科技化進程中保持領先的地位,令各階層人士都能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好處。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善用數據開放平台
行內資訊
08日/11月/2021年

  最近筆者應邀出席論壇,探討中小企在疫情過後,如何運用科技優化轉型,期間談到疫情驅使不少中小企業加速引入數碼化,許多中小企已收集不少數據,但卻未能掌握打開這個新藍海市場的鑰匙。

  大數據是讓商戶了解客戶的一個重要工具,香港其中一個大型電商平台分享了如何透過大數據,精準分析消費者銷售或瀏覽資料,並透露推出開放式數據平台,把過往多年收集到的各類型電子商務數據開放予公眾下載。中小企毋須借助深奧的數據分析技術,即可登入查看包括每日銷售額、客戶行為、與市場基準對照、推廣表現等數據,用來制訂生產和銷售策略。

  不過,更讓人期待的是他們透露跟銀行也有合作,推動數碼貿易融資方案,在取得商戶的授權後把交易數據交予銀行,讓銀行更快更透明地了解到商戶財務狀況,從而令中小企業更易獲得融資,這跟eftPay較早前與平安壹賬通銀行(PAOB)的合作不謀而合。同一時間金管局也披露積極籌備的「商業數據通」已開始試用,推動開放政府數據,透過共用平台與金融機構分享數據,容許企業授權付款系統、公營機構或公用事業公司等服務提供者,向銀行提供數據作更準確的預測。

  開放數據平台還有很多不同層面的應用,除了政府統計數據、Google Trend等工具,也有一些第三方數據公司,中小企可以用很低成本取得各式數據,不妨花點時間去挖掘。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數碼金融勢不可當
行內資訊
01日/11月/2021年

  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往往是技術面世一段時間,發展依然平平;然後某一天出現一個殺手級應用或契機,就突然井噴式爆發,形成一股不可逆轉的洪流。最經典例子莫如iPhone面世,帶動全球在幾年間由流動電話時代跳入智能電話時代;而近兩年在新冠疫情催化下,商界一直推動的流動數碼金融服務,看來已步入井噴階段。

  全球支付龍頭之一Visa發表的《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2021》,反映疫情導致消費者行為產生巨大轉變。針對香港、澳門及台灣消費者的調查顯示,對比疫情前,四成香港消費者更常使用其主要銀行的流動銀行服務;82%香港消費者手機上已安裝流動銀行應用程式,而且用戶對流動支付愈趨有信心,61%用戶在使用流動支付時感到安心,比去年的28%大幅增加。

  上述調查結果與另一份報告《Visa Global Back to Business Study》不謀而合,該報告顯示,香港80%消費者因應2019新冠疫情,已永久地改變其支付方式;疫情大幅增加消費者對接觸現金及支付讀卡機的憂慮,如商戶只提供需要接觸收銀員或共享設備的支付方式,48%消費者稱不會光顧,或會流失客戶。

  這些趨勢為市場帶來了全新機遇,尤其是對支付行業而言。調查顯示,47%受訪企業將疫情視為機遇,指疫情改變營商環境,讓其聚焦全新或不同的產品及接受全新數碼支付方式,而其中42%更已開展全新業務。調查反映香港商戶及消費者已準備好更佳地利用電子支付,更廣泛的商務數碼化可為小型企業帶來巨大裨益,迎接數碼化未來。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