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易付+營商——雲服務成吸客利器(下)
行內資訊
24日/05月/2021年

  未進入互聯網世代前,傳統營商之道除了縱向擴張,即從本業上、下游整合發展外,還有橫向整合,例如收購同行達至協同效應和經濟規模。不過今時今日要在新經濟尋覓商機,已不一定從傳統的縱向或橫向發展,即使是小商戶,只要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工具,同樣可以在前台聚人氣、谷銷售,生意不愁客路。

  隨著消費者對服務質素要求不斷提高,加上人工成本上漲,以及同業競爭,商戶經營環境日漸嚴峻。但有了雲平台作後盾,商戶的前、中、後三台便能夠產生互補,透過不同數據整合及分析,更可快速回應市場需求。

  究竟雲平台有哪些服務可以幫助商戶?首先,雲服務建基於內容傳遞網絡(CDN)的骨幹網絡,簡單可分為幾部份。一是提供雲存儲、數據處理業務的IaaS基建服務;二是以定制服務、支持開發環境的PaaS平台服務;三是雲安全、雲加速等軟件的SaaS服務。

  例如從消費者收集回來的海量數據,商戶可以使用雲端SaaS的軟件服務精準分析數據,不但可按圖索驥開展新業務,而且可快速回應市場需要,例如商店發現某類餐飲款式大受歡迎,軟件便可協助商戶分析對策,除了應否推出更多同類食譜,還要研究食材供應是否順暢,來貨價是否穩定等。

  現時市面不乏數據分析工具,例如阿里雲上的分析軟件如Quickbi,可以無縫對接及自建數據庫,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並建立自己所需的圖片分析。這類工具能夠減少公司內部開發資源投放,提供全面高效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雲服務成吸客利器(上)
行內資訊
17日/05月/2021年

  一位顧客偶然在網上看到咖啡店宣傳,好奇心驅使下到咖啡店買了一杯莫卡(Mocha),並對改善服務質素提出建議,咖啡店於是傳給他一張電子消費券作為回報,可以在下次光顧時,以半價享受一件鬆餅。一個看來簡單但貼心的服務體驗,對顧客而言卻相當受落。

  這類市務推廣被稱為O2O(Online to Offline),O2O是指商戶通過網上營銷推廣,將潛在客戶吸引到實體店消費,實現真正交易。推廣當然不止於此,商戶會設法讓消費者對服務體驗反饋至網上分享,在互動過程中亦會推介其特色商品,讓客戶的偶然性消費,變成有規律的主動型消費,體現O2O閉環效果,從而達到精準箍客目的。

  O2O例子在現今網絡世界中比比皆是,以往這類宣傳需要耗費相當人力資源,無論是媒體廣告、直接SMS訊息推廣,甚至在店面游說客戶,效果都不顯著。不過自從雲平台(Cloud Platform)出現,能為商戶提供高效、安全而且成本低的方式,建立網上平台,讓類似O2O閉環變成高效宣傳工具,而市務推廣方式亦層出不窮,視乎商戶心思創意,可以因應市場變化制定針對性部署。

  透過雲平台,由網上平台回饋得來的消費者數據,商戶不但可更高效回應顧客,並能夠快速發掘客戶潛在需求,開展新業務,意味商戶可以創造更多生意,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現代企業能力往往是前台銷售、中台營運、後台管理支援三者協同作戰能力的體現,雲平台正好扮演支援企業整體協作重要角色。單從這一層面看,雲服務已成為商戶搶佔市場份額的利器。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虛銀各出奇招吸客
行內資訊
10日/05月/2021年

  本港8間虛擬銀行於去年陸績開業,近日各自交出首份年度財報,從中可以一窺本港金融業數碼化進程。虛銀去年共燒錢約24億元,截至12月底止,稅前虧損最多的是渣打香港牽頭的Mox,以及有中銀香港作後盾的Livi Bank,兩者均燒錢逾4億元。

  虛銀沒有實體分行,要在大眾建立信心,向客戶提供最佳服務體驗,需要在人手及科技持續高投入,首兩年是投資高峰期,所以業績見紅並不令人意外。

  虛銀燒錢搶市場,主要靠高息活期儲蓄或消費回贈兩大法寶吸客,盈利模式難脫離傳統銀行框框。其一是作為借貸平台,吸收存款後以貸款賺取利息收入,例如吸存多達60億元的眾安銀行及以本港為基地的WeLab。其二是拓展非利息收入,如Mox與Livi Bank都力谷零售業務,通過用戶消費賺取收入。

  8間虛銀中有7間於去年下半年開業,實際營運期短,仍然未分高下,各行都出盡渾身解數吸納客源,為日後收成作準備。虛銀近期逐步削減高息吸存優惠,轉為花心思如何刺激用戶消費,冀開拓更多增加收入新產品。

  近日港府推出8萬元失業貸款,三日便收到7000宗申請,有虛銀隨即向參與計劃新客戶者給予現金獎賞,並可選擇首年還息不還本;上星期亦有兩間虛擬銀行,分別與集團旗下公司合作,推出存款寶的高息活期存款服務及人壽保險服務。各行善於捕捉市場商機,適時進行市務推廣,是市場進入良性競爭的好現象。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消費券再掀搶客戰
行內資訊
03日/05月/2021年

  政府落實向全港18歲或以上居民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預計暑假可接受登記,但之前獲政府指定的四大電子支付商已掀起前哨戰,如向商戶提供豁免裝機費等首次接入服務優惠,吸引更多商戶加入平台。不過最終能否帶來真金白銀收入,關鍵是如何提供優惠,鼓勵消費者花費多過5000元。

  是次派發電子消費券規模達360億元,財爺希望透過乘數效應,激活消費氣氛,刺激本港經濟。參照其他地區派消費券的經驗,消費者確實會花費多於派發金額數倍金額,如中國去年發放消費券,有統計顯示各省市居民使用消費券的關聯消費總額,超出政府發放消費券面值達3.5倍甚至16.7倍。

  然而內地當時規定民眾在使用消費券時,必須搭配一定比例現金混合使用。但按照以往港府派錢無限制使用方式,強制搭配現金使用機會不大,反而獲選的四大指定電子支付商出於競爭,勢必推出不同優惠。

  WeChat Pay HK及AlipayHK搶先出招,前者用戶預先訂閱與消費券有關資訊服務,可獲10元電子現金券,AlipayHK亦正考慮運用合適方式,例如推行儲印花活動,甚至自行出資提供更多優惠,令用戶在電子消費券期間可享高於5000元優惠。

  至於拍住賞則為用戶開設消費券專用新卡處理付款,並正與政府商討增值方案,八達通亦已把儲值限額提升至3000元,當然亦不會空手而來,到底最終會有哪些優惠?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虛幣走入大眾視野
行內資訊
26日/04月/2021年

  2009年首隻虛擬貨幣比特幣面世,最初比特幣在科技達人圈較為流行,但隨著近年不斷有新成員如以太幣、狗狗幣加入,並開始步入大眾視野,比特幣價值因而水漲船高。近期電動車龍頭Tesla更接受比特幣購買電動車,將虛擬貨幣應用推至新台階。

  虛擬貨幣並非法定貨幣,但能夠進入投資者法眼,其屬性與一般法定貨幣確實有相似之處,法定貨幣具有可儲存性、可交易性、稀缺性及大眾接受特點,這些都是大多數虛擬貨幣所具備,例如比特幣發行上限為2100萬枚,本身具有稀缺性,法定貨幣可視乎經濟情況而增發,造成惡性通脹。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虛擬貨幣交易亦愈益安全可靠,對推廣電子支付有一定裨益。

  最初虛擬貨幣不獲政府鼓勵,中國於2018年更禁止其境內交易,但隨著數碼貨幣認受性不斷提高,去年美國兩大支付平台Paypal及Square先後加入支援虛擬貨幣支付行列,基金巨頭富達投資亦推出虛擬資產管理服務,在愈來愈多金融機構加持下,市場投機虛擬貨幣有增無減,監管機構於是將虛擬資產視為另類投資,繼而加強監管其市場風險。

  今年以來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波動,雖然有人獲利,但也有不少高追投資者蒙受損失。隨著美國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base於本月中上市,顯示比特幣等虛擬資產已與一般證券資產受大眾重視,但也意味其受政府監管力度將愈趨嚴厲。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商戶裝機迎消費券
行內資訊
19日/04月/2021年

  政府全民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終於有眉目,日前宣佈將經由八達通、支付寶香港及WeChat Pay HK、拍住賞等四個電子支付工具協助發放,提供很大誘因推動小商戶積極使用電子支付。

  部份中小商戶一直以現金交易為主,未有採用電子支付,主要原因是手續繁複,而且收費繁多。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由於派發總額高達360億元,商戶拓展電子支付意欲大增,近期公司接獲服務查詢大升,大批中小企主動了解,如何才能受惠電子消費券計劃。

  為鼓勵更多本地商戶參與計劃,四間獲選的電子支付營辦商,均同意盡量減免本地商戶安裝及使用相關支付工具費用,如豁免新商戶申請流動收款機費用和租機月費、調低交易費用等,降低商戶使用成本。商戶要「趕上」電子消費券潮流,最簡單只採用一、兩個支付方式裝置,簽約至安裝完成約需一個星期。不過須留意有關單一支付方式服務,均講明大部份豁免或優惠,有效期只是至消費券計劃結束。

  一些商戶純粹為應付電子消費券不打算長用,亦不想安裝太多收款機,傾向選用滲透率最高的八達通,卻忽略各支付工具營辦商在龐大競爭下,必定會推出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尤其是近年大舉進軍香港的電子錢包,一向擅長打優惠戰,今次必定乘勢搶攻消費者,如商戶獨沽一味,可能會錯失不少生意。

  筆者建議,商戶在挑選營運商宜作長線投資,一些只按每筆交易金額收取定額佣金,能支援多種電子支付的系統,長遠或許是更合理選擇。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達:商戶裝機查詢飆逾八倍
行內資訊
16日/04月/2021年

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易付達(亞洲)(eftPay)主席及行政總裁勞俊傑表示,政府公布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後,公司在高峰期接獲商戶安裝電子收款裝置的查詢量,較計劃公布前激增超過8倍,商戶查詢後決定裝機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該公司估計,在未來數月會有超過3000家新商戶申請安裝收款機(POS)。

勞俊傑昨天指出,公司的收款機支援八達通、AlipayHK及WeChat Pay HK,目前豁免商戶收款機的租機費用。收費方面,會按交易額收取1%至1.5%的費用。

未來推增值服務留客

他稱,與過去一年新冠疫情爆發相比,商戶近期接受電子支付的意欲明顯進一步提高。現時查詢的商戶當中,有60%以上會選擇接入電子支付工具,高於以往不足50%的比例。

但他直言,中小企對於手續費成本敏感度高,在電子消費券計劃完結後,部分中小企未必會繼續使用,未來會透過推出更多增值服務,提升中小企使用電子支付的興趣。

據公司介紹,在去年下半年推出電子優惠券平台,協助商戶向消費者派發電子優惠券,提供低成本的宣傳渠道。目前已有超過200個商戶參加該平台,大部分為小商戶。公司下一步亦會與Alipay HK合作,為零售商戶於Alipay HK的手機應用程式上,提供一個線上售賣點,以為商戶帶來優惠和流量。

目前,eftPay為本港約22,600家商戶提供電子支付服務,中小企佔約一半。公司客戶包括珠寶店、電器店、服飾店、餐飲及食品店、便利店及超級市場等。勞俊傑說,電子支付現時在街市和的士的滲透率相對偏低,未來冀加強拓展有關市場。

 

資料來源www1.hkej.com

               回主目錄
(轉載)八達通等4間營辦商助派5000元消費券
行內資訊
13日/04月/2021年

政府表示,已甄選4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

該4間的儲值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寶香港(AlipayHK)、八達通、香港電訊(06823)旗下Tap & Go拍住賞及WeChat Pay HK。政府正與相關營辦商商討各項細節安排,包括系統設計、詳細流程等,並會盡快公布發放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計劃詳情,目標是在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登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在物色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時,考慮了一籃子因素,包括儲值支付工具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商戶覆蓋面,及營辦商的相關經驗和配套、籌備所需時間等,亦徵詢金管局的意見。

這些儲值支付工具目前涵蓋的本地零售、飲食及服務商戶分別約有3萬至10萬家。為鼓勵更多本地商戶參與計劃,政府已與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商討便利及支援本地商戶使用電子支付系統的安排。各營辦商已同意盡量減免本地商戶安裝及使用相關支付工具的費用,以及處理以消費券付款的手續費。

陳茂波表示,各營辦商亦會因應其運作模式及商業安排,把由消費券所得的額外收益,以不同形式回饋商戶或消費者,並會舉辦各項推廣活動,鼓勵消費。

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洪丹毅表示,很高興獲政府甄選為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之一,協助香港中小商戶通過電子支付拓展業務,發揮消費券提振經濟的「倍數效應」,推動本地經濟復甦。將繼續與不同的持份者合作,攜手促進香港的流動支付發展,讓更多用戶享受WeChat Pay HK安全、便捷的流動支付服務。

香港電訊表示,將全力支持政府推行的消費券計劃。香港電訊集團董事總經理許漢卿稱,香港電訊致力推動電子流動支付發展,以配合新常態下的消費及營商模式,讓市民及商戶盡享安全及便捷的購物及支付體驗。為配合政府推行的消費券計劃,會為商戶提供費用寬減及推出多項優惠予廣大市民,包括豁免Tap & Go二維碼交易及安裝費用,調低Mastercard及銀聯交易費用等。

八達通稱,很高興獲甄選為推行消費券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之一,八達通會全力配合政府,推動便利市民和商戶使用消費券,以惠及社群及深受疫情打擊的相關行業。八達通希望盡力協助新商戶安裝八達通以受惠於消費券計劃,亦會減免本地中小企商戶安裝相關裝置的費用。

AlipayHK表示,公司獲選為協助推行消費券計劃的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之一,對此表示歡迎,AlipayHK用戶可利用電子消費券於全港超過10萬家本地合作商戶消費,並將享有額外優惠,貫徹公司一直致力為港人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平台,亦幫助商戶提供簡單、低成本的營商方式,帶動生意的初衷。為協助政府最大程度地發揮消費券帶動本地消費的功能,商戶可免費申請「商戶碼」,同時指定商戶更可於即日起至消費券有效期間獲減免交易費。

 

資料來源:hkej.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華為進軍手機支付
行內資訊
12日/04月/2021年

  華為近日收購內地一間電子支付公司,成為繼小米後,第二間擁有內地支付牌照的手機商。由於擁有兩億多手機用戶基礎,華為未出招已被視為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強勁對手。華為剛收購的深圳訊聯智付網絡,2014年已取得支付牌照,主營業務包括網絡支付和流動電話支付。華為過去曾多次表示不會申請支付牌照,如今藉著收購取得牌照,證明電子支付已成兵家必爭之地。

  網絡支付和流動支付一直是三大類型支付業務中含金量最高,內地流動支付快速發展,去年新冠疫情後更是全面普及,網購、銀行轉帳、支付保險費、交通等無一不可透過智能電話支付。

  華為近年已佈局流動支付領域,夥拍多間商業銀行拓展Huawei Pay業務,提供與Apple Pay、Samsung Pay等類似的手機支付服務,透過手機NFC技術,可以應用在乘搭巴士、綁定金融卡支付、Huawei AI Pass、會員卡等,覆蓋超級市場、商場和餐廳等,在帶有Huawei Pay和銀聯閃付標誌的商戶,享受一拍即付的消費體驗。

  目前在中國流動支付領域,微信和支付寶兩大支付App佔據絕對優勢,華為以手機作為導入點,如果能將「手機-支付App-付款」三步縮短為「手機-付款」兩步,簡單方便並可增強安全性,或能吸引用戶轉用其電子錢包,打破壟斷局面,開拓出新的業務引擎。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數碼貨幣利電子支付
行內資訊
29日/03月/2021年

  近年新經濟板塊備受投資者追捧,證明數碼世界愈來愈舉足輕重。網上購物的便利,加上疫情關係,造就「無接觸經濟」如雨後春筍,但這虛擬世界大拼圖始終少了最關鍵一塊,就是數碼貨幣,如今全球央行正試圖補上這個空缺。

  全球電商業務得以蓬勃發展,電子支付確實功不可沒,但這並不代表真正數碼貨幣,電子支付交易仍然是網上進行。要發展如同現金購物場景,需要由央行直接發行數碼貨幣才可。有了數碼貨幣,首先受惠自然是電子支付市場,至少交易的媒介有多一項選擇。

  在推廣數碼貨幣應用,中國人民銀行可謂走得最前,去年於多個城市對數碼人民幣進行測試。內地更以北京冬季奧運為目標,要在兩年後讓數碼人民幣達成「圍繞冬奧全場景消費」。

  香港毗連內地,可以預計本港很快引入數碼人民幣。金管局早前透露,正與內地合作測試數碼人民幣(ECNY,前稱DCEP),日後可望為訪港內地旅客和港人北上消費帶來更大便利,冀下一步可邀請更多銀行及客戶參與,長遠會研究接入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讓港人在內地也可增值應用錢包,待內地完成試點工作後在全國推行,香港亦會正式推出。

  目前全球央行的數碼貨幣仍在測試階段,要全面推出或要一至兩年,人民銀行已派定心丸,數碼貨幣不會替代現金地位。然而隨著電子支付工具應用普及與消費習慣改變下,相信使用現金進行小額交易會逐步式微,未來我們可以忘記帶現金,但一定不能漏帶智能手機。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