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勞俊傑 - 走進NFT世界有門|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31日/05月/2022年

席捲全球的NFT「非同質化代幣」熱潮,最近殺到香港,知名人士相繼推出NFT產品,透過網上交易平台買賣,特別是一些演藝界人士和KOL積極參與,吸引愈來愈多人關注,甚至連米線店也來湊熱鬧,聯乘本地漫畫家推出NFT慈善拍賣。

常見的NFT包括數碼圖像、畫作、影音、短片、遊戲或動畫的虛擬角色及裝備等,透過加密形式把原創作品放到區塊鏈,以NFT代表擁有權進行交易,買家可以收藏欣賞,或視作投資工具,衍生出更多商機。不過,由於尚處早期發展,加上是虛擬資產本質,很多市民搞不懂何謂NFT,迄今仍是一項小眾投資。

要進一步推廣NFT,必須先克服普及化這道難題。近期市面轉旺,外出時很高興見到本地大發展商新世界,落重本在旗下K11 MUSEA舉辦大型NFT作品展,並提供導賞、工作坊、分享會等活動,把虛擬的NFT和現實世界連繫起來。讓大眾能近距離接觸NFT,從而認識區塊鏈技術、NFT應用、NFT藝術品,引領不同背景及年齡層大眾進入NFT世界。

不要小覷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從外國發展經驗可見,NFT至今未發展出成熟的發行及定價機制。大大小小平台湧現,幾乎人人都可以發行,撇除一些大熱作品,若創作者實力不足,又或缺乏具體銷售計劃,容易被更亮眼的新作品取代,不少NFT項目需求下滑,價值會急速下滑。一如所有新投資產品面世,正確認識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通過這些教育性推廣活動,培養足夠鑑賞和分析能力,才能輕鬆駕馭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的無限可能。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電子錢包功能大躍進|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3日/05月/2022年

科技人每年恭候盛事之一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已於5月中完成。這個面向Google應用程式開發者的活動,每次都會率先發表一些將會推出的新產品,今年發表的新功能及概念中有兩項吸引到筆者注意。

首先是Android電子錢包Google Pay將會由Google Wallet取代,新錢包除了提供基本的電子支付功能之外,用戶還可以把實體錢包裏隨身攜帶的各式證件,如車匙、針卡、支付卡、交通卡、門券、登機證,以至會員證和學生證等電子化後放入錢包。

Google Wallet最理想的應用場景是日後辦理各項手續,但要確保電子證件的真實性和認受性,背後牽涉複雜的網絡操作和私穩保障考慮,必須得到政府及商業機構認同和合作,始能全面推廣。由於香港在這方面發展比較慢,縱使Google今次改版包括香港地區,估計初期只會開發一些敏感性較低的功能。

如把Google Wallet整合到Google Maps,用戶事先把電子交通卡放入,在使用搜尋路線功能時,地圖上會同時顯示交通卡和餘額,方便用戶了解是否需要增值。當然,八達通是本地電子支付主要營運商,雙方能否達成雙贏協議,將直接影響推出新功能的時機,期待政府及更多商業機構可以合作,推廣智能化服務方便市民。

另外,Google披露下一代Google AR眼鏡將具備即時語音翻譯功能,不同國籍人士可沿用各自母語交談,由眼鏡即時翻譯後以文字方式顯示在眼片上,大大消除語言隔閡。走向世界大同,共容和諧社會,價錢尚未公佈,但一定會是火熱產品。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六強爭勝用家得益|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6日/05月/2022年

政府4月初發放第一輪消費券後,市道明顯轉旺,不少市民早已花光手上的5000元,期待盡快收到第二期消費券。雖然政府未定出第二期消費券發放日期,但5月初率先公佈新增PayMe及BoC Pay兩個平台,連同八達通、支付寶香港、WeChat Pay HK和Tap & Go,一共6個支付平台可領取消費券,市民屆時可選擇是否轉換電子支付平台收取第二期消費券。

由於被之前入選的4個平台佔了先機,即使財爺陳茂波在網誌講明目標是年中開始接受登記,兩名新丁一來已擺出戰鬥格。一向頗受年輕人歡迎的PayMe,急急推出40歲以上新用戶享20元優惠券禮遇,似乎想強攻一批慣用八達通、尚未轉投手機支付平台的消費者;BoC Pay更慷慨,全新客戶綁定可享68元超市優惠券,成功推薦親友使用再有額外獎賞。

由於儲值上限較高,估計PayMe及BOC Pay可以一次過領取5000元;加上有兩大銀行作後盾,連繫龐大商戶網絡,BOC Pay可享銀聯雲閃付網絡支援,PayMe有超過3.4萬間商戶,當中不乏網上商店,兩大網絡均覆蓋多個行業,到正式派發消費券時可推出更多優惠,市民要用盡5000元消費券自然沒難度。

之前受制於市民不可轉會,4大電子支付平台在發放第一期消費券時,沒有積極搶客。隨着市場發展,兩大強勁新對手入局,憑背後銀行客戶的基礎雄厚更可配合推廣,估計到暑假發放第二期消費券時,六強競爭會較去年首次推出消費券時更激烈,市民有望坐收漁人之利。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AI投資增兼出路廣|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5日/04月/2022年

DSE開考,考生們都悉力以赴爭取佳績,期望能升考上心儀大學,入讀「神科」。甚麼是神科?十個考生相信九個會答醫科、法律、環球金融等,與我們考A-Level那年代一樣,但這二、三十年間,隨着創新科技發展,全球社會、經濟和商業環境改變了很多,一些新興領域其實也非常渴求人才。

從資訊科技、互聯網、雲技術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科技創新和自動化帶動了新興行業發展,也大大提升傳統行業的營運效率。國際數據公司IDC最近發表的報告顯示,亞太區國家在2022年將花費176億美元(1380億港元)用於AI系統,2025年的總投資額更將急升至約2500億港元。至於在AI解決方案上投資最多的行業,銀行業會在未來五年繼續處於首位,國家和地方政府緊隨其後。

羅兵咸永道去年一項研究調查也顯示,52%的受訪企業僱主認為,疫情後會加快AI應用步伐,高達86%的人更表示,AI技術將成未來主流。原因是企業可借助AI分析數據能夠提升以下五項優勢:1)更佳的客戶體驗;2)改善決策能力;3)創新產品及服務;4)提高成本效益;5)提升營運能力。

科技幫助企業業務提升,AI將是未來快速增長科技領域,而且在傳統行業中需求極為殷切,自然要引入新技術人才。當中AI架構系統尤為重要,能夠處理開發、管理及設計適合企業AI技術架構的人工智能架構師;以及能透過機器學習引入客戶及市場數據,捕捉行業趨勢的機器學習工程師,更是最熱門搶手的兩種職位。歡迎同學們快投向科技行列,成為生力軍。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打折套現無贏面|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1日/04月/2022年

新一輪電子消費券首期5000元上周四發放,市民多了一筆額外收入,感覺特別醒神。由於不少商場踏入4月時已推出各式優惠,市面人流早於派發前已開始回升,市民亦有預早消費現象。緊接消費券到手是一連多天的復活節長假期,並即將迎來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民生活逐步復常,社交活動增加,相信能為沉寂多時的市道帶來生氣。

政府推出紓困措施,經濟復甦有望,偏偏有人趁機漁利,近日坊間流傳有網民提出折扣收購其他人的消費券,聲稱幫助市民將消費券套現,但食水深至5000元消費券只可折現3500元,變相打個七折。此外,有一些不法之徒走法律罅,在社交媒體游說市民前往特定店舖購物或找人陪同前往購物,隨即以折扣價現金回購產品,營造虛假買賣以達至套現目的。

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誘惑,大家必須拒絕及小心,折價出售套現不僅損失差價,最重要是官方講明消費券不可套現,買家又列明必須預先登記,不合法之餘亦有可能導致你的資料外洩,萬一付出消費券後對方走數,自己也不敢報警追討。至於和他人協議虛假買賣來套現,雙方均有墮入法網之嫌,小心為上。

比起折價出售,精明的消費者應格盡各商場及商戶提供的優惠,賺取優惠,倍大消費券的價值。若打算用來幫補日常開銷,可多留意四個支付平台自家推出的優惠,不少都是與一些民生消費商戶合作,如有電子錢包推出折扣禮券,可買到不同零售、餐飲優惠券,同樣可放大消費額。由於不同平台與不同商戶合作,市民可參考各營運商今期的推廣活動,在第二期消費券登記時,選擇更適合自己消費習慣的支付工具。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借力打力推數碼貨幣|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04日/04月/2022年

上星期講美國研究數碼美元,許多人以為是很遙遠的事;但中國自2019年底已陸續在多個地區試用數碼人民幣,並於今年北京冬奧廣泛使用。隨着1月初數碼人民幣試點版App正式在蘋果、華為、小米、vivo、oppo等應用商店上線,數碼人民幣離普及使用僅一步之遙;最值得留意的是營運機構除了原來7家銀行,還包括螞蟻集團旗下網商銀行(支付寶)以及騰訊微眾銀行(微信支付)。

一些習慣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人會問,我們不是一直都在用電子貨幣嗎?數碼人民幣有甚麼不同?首先是本質上的分別,數碼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價值與現金相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是電子錢包,一個空的錢包甚麼都買不到,必須先放入錢,數碼人民幣是錢包裏面裝的錢。

雖然,有觀點認為數碼人民幣可能會取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但隨着試點推進,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直積極參與,提供不同應用場景,在設計、研發、營運等環節給意見。這次得以接入數碼人民幣App之中,印證兩者發展相輔相承。

事實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發展成熟,多年來建立起一個完整生態圈,不同行業可以參與這個生態圈,亦有不同增值服務方便用戶使用,許多人購物、出行、生活、旅遊等都是一站辦妥。數碼人民幣要快速推廣,接上支付寶和微信生態圈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而截至目前已經有美團、京東、小米商城等50多個平台支援數碼人民幣,所以一如現金、信用卡、電子錢包可以並存,數碼人民幣並不是要取代任何人付款方式。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電子錢包取代信用卡|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8日/03月/2022年

市民望穿秋水的首輪電子消費券即將發放,有傳最快會在4月7日發放首期5000元,相信定能如去年般推動消費上升;同時進一步提升儲值支付工具在電子支付市場佔有率。

金管局3月中發表的儲值支付工具及支付卡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包含各類電子錢包及八達通儲值支付工具,帳戶總數達6642萬個,按年升3.9%;總交易金額805億元,按年升32.6%。

期內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金額中,424億元為銷售點消費支付,按年升76.5%,很明顯受惠去年10月和11月發放第二期消費券,多了市民改用儲值工具支付一些平時用現金或信用卡支付交易。反之截至去年底在市面流通的信用卡總數為1905萬張,按年跌1.6%;第四季信用卡交易總額1983億元,按年升17.1%,增幅落後儲值支付工具。

另外,金融服務商FIS旗下Worldpay發表《2022年全球支付報告》也指出,政府去年發放電子消費券加快了電子支付在香港的應用。與2020年比較,去年電商交易按交易額計算,電子錢包支付按年升4個百分點至33%,信用卡雖然仍佔43%,但按年跌2個百分點;到店支付方式方面,電子錢包支付也上升了2個百分點至24%;信用卡則下降1個百分點至55%。

Worldpay預計至2025年,電子錢包可取代信用卡成為本港首要電商支付方式,交易額佔比可達四成,信用卡則只佔37%;同時預測電子錢包將成為香港增長最快的店內消費支付方式,於2025年佔總交易額36%,用電子錢包取代信用卡不是夢,各大小商戶老闆你們準備好未?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數碼美元轉守為攻|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1日/03月/2022年

俄烏大戰引發環球金融大震盪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3月上旬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檢視加密貨幣的利弊和風險;同時指示聯邦政府各機構研究數碼貨幣,考慮制定相應的法規,並要求財政部、商務部等機關半年內提交以「貨幣的未來」為主題的報告。拜登行政命令列出的目標,包括保護美國消費者及企業、避免系統性風險、負責任開發及使用數碼資產、探索數碼美元可能性等。這是美國政府首度提出探索數碼美元想法,對全球推動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BDC)是重要一步,全世界都在關注數碼美元能夠怎樣應用,以及為金融交易創造更高透明度。

美元是全球金融體系基礎,作為發行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國家,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以美國對推出數碼貨幣態度一直非常謹慎,反而其他國家行得比較快。過去幾年已有多達9個國家推出了央行數碼貨幣,另有最少16個國家研究發行數碼貨幣,中國早於2020年已推行數碼人民幣試驗計劃,日本亦已將數碼日圓納入經濟改革方針《骨幹計劃》。之前有些看法擔心,當各國陸續推出自己的數碼貨幣,沒有跟上大隊的美元影響力會受到動搖。

過去十年比特幣、NFT等加密貨幣和數碼資產認受性提升,漸漸發展成傳統銀行和貨幣體系外的重要支付和投資工具,故此亦被一些人視為可用以繞過以美元為基礎的實體金融體系,威脅美元在全球經濟中地位。

筆者認為,美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逐漸正視加密貨幣和數碼資產的影響,嘗試化被動為主動,研究如何用數碼美元,來鞏固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的領導地位。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4日/03月/2022年

政府上周公佈派發一萬元電子消費券詳情,首階段5000元將於4月派發,為了加快流程,首階段不讓用戶轉換平台,去年已登記以八達通、AlipayHK、Tap & Go「拍住賞」或WeChat Pay HK領取的市民,毋須額外手續就可在4月領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評估上次派消費券取得成效,對本港GDP迄今有0.7%提振作用;今次加倍派發電子消費券,合資格市民約660萬人,涉資660億元,比去年大增一倍,成效料會更高。中大一項透過AlipayHK數據進行的研究發現,去年在電子消費券帶動下,AlipayHK消費券用戶消費金額多110%,非耐用品(如餐飲、百貨等)及服務類型(電訊費等)約佔整體消費總額57%至63%;並有效發揮「乘數效應」,比日本、美國及台灣的振興經濟措施高出最少三倍,促進零售商戶及服務供應商生意增長。

研究同時指出消費券計劃吸引更多商戶使用流動支付工具,電子支付平台豁免「商戶碼」交易費,令商戶交易成本下降30%。估算今年電子消費券倍增可提振GDP約1.7個百分點,眼下疫情嚴峻,百業蕭條,絕對是刺激經濟的一道良方。

比起過往幾次派錢和消費券,政府今次效率很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建立的系統可以即時重啟,AlipayHK和八達通更能火速找出電子錢包或八達通已失效的人數,安排重啟戶口或重新登記,以配合政府盡快把消費券派到市民手上。

若改派現金必須重新登記和搭配基建,又怎能趕及於4月派發?黑貓白貓捉到老鼠便是好貓,實在毋須再討論是派現金還是電子消費券。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易付+營商——嘟二維碼搭車 - 勞俊傑
行內資訊
07日/03月/2022年

新一批電子消費券首期將於4月派發,記得去年派發時逾七成市民選用八達通,餘下三成份額則由AlipayHK、拍住賞及微信支付瓜分,一個主要原因是八達通作為港鐵子公司,多年來一直壟斷港鐵嘟機過閘的功能,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也只接受八達通作電子支付,市民為了出行方便幾乎人手一卡,形成了先天優勢。

這一個壟斷局面直至去年初始被AlipayHK打破,作為後來者AlipayHK一直致力推動二維碼支付,承擔了為港鐵設計及建立新電子支付系統的任務,並於去年1月23日推出二維碼付費乘車服務,乘客只需透過AlipayHK的易乘碼(EasyGo)便可嘟機出入閘。MTR Mobile提供的「車票二維碼」也於同日推出,系統更開放予其他電子支付商使用。

時隔一年,很高興見到港鐵「車票二維碼」於2月下旬新增銀聯的雲閃付App及WeChat Pay電子付款方式。乘客可以憑雲閃付App港鐵乘車碼和騰訊乘車碼,以二維碼支付搭港鐵,車費直接從電子錢包扣減,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差不多同時,九巴把去年2月起在39條巴士路線登陸的「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擴展至全線九巴,並支援轉乘優惠及短途分段收費,乘客使用同一個流動支付帳戶付費,便可享有第二程車費轉乘優惠。「e度嘟」早於2020年5月起已在龍運巴士全線通用,同時支援感應式信用卡、流動支付裝置及流動支付二維碼,連同八達通及現金,是現時接受最多電子支付方式的公共交通系統。

隨着愈來愈多公共交通工具全面接納不同形式的電子支付,搭車畀錢更多選擇,估計到發放第二期電子消費券時,各大電子支付將會百花齊放。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