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勞俊傑 - SWIFT打通CBDC脈絡|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5日/10月/2022年

央行數碼貨幣(CBDC)最近迎來喜訊,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在10月初發佈有關央行數碼貨幣和代幣化資產應用於跨境支付及交易的試驗結果,成功讓兩者能夠於現有金融基礎設施上進行無縫交易。在央行數碼貨幣實驗中,參與者包括法國和德國中央銀行、滙豐銀行、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渣打銀行、瑞銀和富國銀行等14個金融機構。各機構在SWIFT測試環境中,實現不同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網絡之間的央行數碼貨幣交易,以及DLT網絡和即時總結算系統之間的法幣與央行數碼貨幣(fiat-to-CBDC)之間交易,讓區塊鏈網絡可通過單一閘道進行跨境支付互聯互通。

在另一個與不同參與者群體的獨立試驗中,SWIFT與花旗、北方信託和其技術合作夥伴SETL等合作,探索了70種場景,模擬通證債券、股票和現金的市場發行和二級市場轉移;同樣展示了其基礎設施能夠成為不同代幣化平台與多種現金支付形式之間的互連平台。與一些中央銀行正在進行、暫時局限於指定對手方測試環境不同,由於SWIFT是全球超過200個國家與地區、10000多間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傳遞付款、交易與兌換貨幣等訊息標準化系統。若其解決方案可擴大規模應用,定能幫助中央銀行將其自身網絡簡易及直接透過單一途徑連接至全球其他支付系統,不用單獨與每一交易對手建立聯繫。

筆者樂見SWIFT明年將會作更進一步測試,相信必有助於推動CBDC和代幣化資產的全球化,也是使其順利融入國際金融生態系統的重要里程碑。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出遊前準備電子錢包|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7日/10月/2022年

日本恢復免簽證自由行,香港入境檢疫「0+3」,近日跟親友飯聚,話題離不開去日本旅行。大家最關心的除了護照過期了沒有,就是哪裏兌換日圓最抵?其實港人無得旅行的三年期間,市面出現不同海外電子支付選擇,只是沒法出遊而沒有留意。 眼看機會來了,各大電子支付商積極備戰,AlipayHK搶先推廣聯手Alipay+跨境移動支付系統,接入超過100萬間日本線下商戶,只要將香港信用卡連結到AlipayHK或完成身份認證,用戶在當地看到「Alipay+」或「AlipayHK」的標誌,即可以電子錢包內港幣付款,旅行前毋須預先兌換大量現金,也可在當地「大出血」。

服務最大優勢是毋須手續費,實時兌換的匯價亦較信用卡優惠,而且涵蓋主要旅遊活動,包括出租車、免稅店、百貨公司、便利店和餐飲連鎖店的支付。用戶出發前也可購買或領取旅遊網站折扣優惠券,訂酒店、景點門票等有折扣。其實除了中國、澳門和日本,AlipayHK也陸續開拓其他亞洲熱門旅遊點,最新加入包括逾12萬韓國門店和新加坡。

電子支付平台蓄勢待發,傳統銀行和信用卡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之前與萬事達卡聯手發行多幣種扣帳卡的滙豐銀行,也趁日本開關向客戶推廣,該行綜合理財戶口客戶提出申請並獲發卡後,即可用包括日圓12種主要貨幣在海外消費及提取現金,直接從戶口中相應貨幣戶口直接扣帳,免收手續費、年費及外幣交易費之外,還提供現金回贈。 有了方便快捷電子支付工具,出遊毋須攜帶大量現金,是否值得考慮一下?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一步到位撐經濟復甦|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0日/10月/2022年

第二期消費券餘額在10月1日發放,國慶假加上多了2000元,市民消費意欲旺盛,各區商場店舖人頭湧湧,食肆也要排隊等位,成功帶動本地消費。此外,冰封多時的旅遊業亦見曙光,港人壓抑三年的旅遊魂復活,有旅客不惜天價搶機票及報團,航空公司及旅行社率先受惠;但距離旅遊業全面復甦還很遙遠。

從入境處數據可見,9月26日放寬機場入境至「0+3」安排後,經機場出入境人數均有增加,由9月25日經機場入境5256人次、出境6858人次,上升至10月4月入境7658人次、出境7072人次,可是一看分類數據,入境78%是港人、13.1%是內地訪客,其他訪客不足一成,實數僅677人次,跟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天數以萬人次計比實在是九牛一毛。

再看國慶假當天及前一天經機場出境分別有8684人次和9264人次,反映港人紛紛自製長周末出遊。隨着明天(10月11日)日本重開免簽證自由行,港人外遊只會有增無減,若觀光客及商務客在短時間內不回升,之前靠本地消費支撐着的酒店、零售和餐飲業,只怕更難復甦。

筆者認為,要避免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惡化,香港必須盡最大努力吸納觀光客及商務客重臨,重重防疫措施限制了他們的活動自由,黃碼期間既不能到旅遊景點玩樂,也不能進入食肆或酒吧品嚐美食,參加會議展覽要求也很嚴格,如何能展現香港一貫美食之都、盛事之都的魅力?既然已經踏出了第一步,衷心期望港府能盡快解除所有入境檢疫措施,帶動本港商貿、旅遊業及國際級活動復常,重振香港經濟。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數碼港元小步踏前|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05日/10月/2022年

美國連環重手加息,環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歐亞貨幣貶值之快之深,情況令人憂慮。國際金融界一直都在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教人欣慰的是在這個動盪時刻,看到金管局能未雨綢繆,在新發表的《「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中披露將會展開工作,為將來可能推出「數碼港元」(e-HKD)作出準備。

雖然金管局尚未決定是否及何時推出數碼港元,但指出之前所做的兩輪諮詢,回應普遍正面,相信數碼港元能夠令支付更具成效,同時可推動數碼經濟發展。當局將在技術層面先行開發數碼港元於銀行同業間的「批發層面」應用,首次表明在大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包括建立批發層面的項目時間表、系統設計及資源規劃,目標是要奠下能配合日後「零售層面」不同設計選項的技術基礎。另外因現行法例未能確保數碼港元的合法性,又將與政府檢視需要修例的範疇,令其成為法定貨幣,兩者都是日後推出數碼港元必須的先決條件。

不過,個人最感興趣的是當局同時會進行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根據政策立場文件所列,當局正在籌劃或進行的一眾項目中,包括了經電子錢包應用程式使用數碼港元、代幣化證券的貨銀兩訖結算,以及就零售層面CBDC(央行數碼貨幣)用例及設計選項與業界聯繫。這些都是目前比較多市民接觸到的數碼港元潛在應用,深入研究用例,尤其是就數碼港元系統零售層面的設計選項。

透過與不同持份者進行連串試驗以獲取實際經驗,對有關數碼港元應用、執行及設計事項,可以作出更有根據決定,作為行業一份子當然熱切期待。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跨境轉數快潛力大|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6日/09月/2022年

財爺連續兩年派消費券,金管局第二季統計顯示,今年4月發放首期消費券後,次季末使用中儲值支付工具帳戶共6286萬個,總交易量約18億宗,較首季上升31.3%;總交易金額達1583億元,較首季大升42.6%,當中509億元為銷售點消費支付、188億元為網上消費支付,說明派消費券的確有助電子支付普及。

隨着多個新平台加入競爭,以往一直佔優勢的八達通,也開始積極轉型。今年初配合面世25周年成立產品部,專門研發八達通App的功能,除了與不同商場、商戶合作推出優惠;籌備多年可中港互用的「一卡通」,據說開發已大致完成,惟僅限於支付交通費。不過,更大突破的是與銀聯合作,用戶如開通手機八達通銀聯卡,可在世界各地提供銀聯二維碼的商戶付款,把八達通使用範圍擴大至海外。

當然用過信用卡海外支付的消費者都知道一個弊端,由於交易並非即時結算,手續費和匯率計算也缺乏透明度,最後收到帳單折算回港元價格,往往比預算要高。金管局近日透露,正研究透過與港人熱門旅遊國家的電子支付系統互聯,直接透過「轉數快」(FPS)進行支付,首階段與泰國央行快速支付系統「PromptPay」合作,實在是一個好消息。

轉數快在香港廣受歡迎,一來是可24小時無間斷運作及即時支付,更重要是不收手續費,打破銀行間轉帳的限制。如果真的能與外地接通,打破地域界限,讓港人旅遊時可享跨境即時免收費或低收費支付,匯率也即時計算,預計可成電子支付一個潛力龐大新增長點,看來各大電子支付商都要未雨綢繆了。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先買後付漸入正軌|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9日/09月/2022年

喜歡網購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聽過「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甚或已經使用過。記得去年曾介紹過此嶄新服務,沒料一年不到已發展到傳統銀行也青睞,甚至引起金管局關注,於9月初發出七項指引,規範銀行推廣先買後付產品時,須在有關廣告及宣傳資料上註明此屬「信貸」,並清楚披露相關費用及利息;至於標榜「免息」的產品,亦必須註明其他收費,以加強保障消費者。

與歐美國家比,香港「先買後付」發展起步慢,最早打入市場的Atome、Hoolah及Pace等都是來自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創新小額免息分期。典型先買後付信貸額由數千至1萬元不等,還款期一般分3期,用戶只須按期付款便毋須支付任何利息或手續費;但若未能依時還款,平台將收取手續費,相當於一般信用卡或私人貸款利息。

與傳統信用卡分期付款相比,先買後付最大優點是開戶簡單,大多可通過手機App申請,毋須提交收入證明,讓學生、主婦、退休人士等未必能通過信用卡審批的人士,也能享受免息分期消費。事實上,GlobalData在5月發表的報告,也印證千禧世代和Z世代是先買後付的核心客戶。

由於先買後付一開始是由金融科技公司推出,在金管局發出指引前,香港對這種創新產品未有任何規管或牌照要求。隨着愈來愈多虛擬銀行和傳統銀行加入戰場,用戶基礎上升、產品變化增加,部份大額分期甚至可長達36個月,脫離先買後付短期、小額、免息本質。當局擔心一些沒足夠還款能力的人,未必留意到中間牽涉的借貸風險,溫馨提示消費者要精明理財,未嘗不是讓金融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的上策。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部署金融數據策略|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05日/09月/2022年

最近看了Google香港發佈的《智慧數碼城市──引領金融科技新生態》研究報告,發現香港公司雖然大都認同善用科技有助推動業務可持續發展,但意識及實際行動出現落差。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在發展後期才注意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或投放相關資源;未察覺分散管理數據庫而產生數據孤島的嚴重性;並低估了數據分析及視覺化工具於管理及營運當中的重要性。

研究報告揭示,只有不足三分之一受訪公司重視網絡安全。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在網絡安全設備、危機意識和在預防網絡攻擊方面,未有投放足夠資源,一些人甚至以為安裝最新防火牆及防毒軟件等便已經很安全,忽視缺乏相關投資,會令企業被黑客成功攻擊機會大增,是金融科技長遠發展的一個風險因素。

也少有公司察覺到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部門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每個事業部都有各自數據,往往都各自存儲,各自定義。如沒有事先規劃,慢慢地不同部門的數據就會成為一個個孤島,資料庫無法連接互動,這種情況稱為「數據孤島」。更只有少於一半的受訪者能善用到數據分析及視覺化工具,即以圖像展示數據幫助用家理解前後脈絡和意義,大部份都低估有效視覺化,可以使複雜的數據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工作數據處理與展示效率低,將阻礙決策者全盤審視及作出明智決策。金融科技公司從一開始就應考慮跨團隊數據分析需要,採取可靠網絡安全措施或雲端方案,避免出現數據孤島,並善用數據分析及視覺化工具,才能有效提升業務和工作效率。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銀行開放API成果|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9日/08月/2022年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近來多了很多商場、零售商和消費相關企業,齊齊夥拍各大銀行推出各式積分兌換優惠。如信用卡積分可以兌換商戶獎賞計劃的積分、現金券或直接用來結帳;又或反過來可以商戶獎賞計劃的積分兌換銀行現金獎賞等,背後原來是金管局大力推動銀行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的成果。

銀行開放API是把內部系統及資料開放,允許第三方服務供應商通過API接入,有系統地以程式讀取,再發揮創意靈活地運用和整合數據編寫新應用程式。金管局早於2018年7月發佈銀行業開放API框架,並分四個階段落實。第一、二階段於2019年推出市場,內容涵蓋存款利率、收費和信用卡優惠等銀行產品的資料,並接受銀行產品的申請,一些銀行貸款或信用卡格價網是一個典型用例。

第三及第四階段分別為查閱帳戶資訊及執行交易,銀行與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可相互接駁到各自的內部系統,以查詢存款帳戶資訊、更改帳戶資料或進行交易,使各自的用戶都能使用到對方的產品和服務,近期湧現的積分互換優惠正是其中一個用例。不過,由於第三階段開放涉及客戶私隱和客戶流失風險,銀行一直猶豫,於去年12月被第四階段「轉數快」App-to-app支付爬頭,至今年上半年始啟動讀取存款帳戶資訊功能。

根據金管局統計,自各階段開放API實施以來,目前已有超過1200個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登記使用銀行的開放API。早前有報道指,當局希望進一步鼓勵銀行與銀行之間開放API,筆者相信定能進一步推動香港金融科技創新,進一步推高企業智慧營銷策略!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數據質量左右成敗|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24日/08月/2022年

隨着網絡服務普及,各行各業數碼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澳洲會計師公會發表最新報告指,逾7成香港企業已制定數碼化轉型戰略;但技術人才短缺是一大阻礙,35%企業招募相關人才有困難,33%預計其企業最有可能採取行動是增加投資科技或升級技術。中小企礙於資源有限,在數碼轉型進程中,可以更着重大數據、雲端等科技應用,數據質量是決定營運效率及盈利的關鍵之一。

大數據分析是企業數碼化不可或的一環,但數據的質量會影響分析流程的效率及準確度。據調查機構Monte Carlo的報告指出,數據工程師平均每周需花費2天時間,以解決不良質量數據問題,企業經常會在花費過多時間、金錢和資源,來修復相關問題。47%受訪者更估計,不良質量的數據正影響企業25%以上的收入;而解決這些問題取決於主動管理。

數據質量關鍵是完整性、準確性、有效性和及時性。高質量的數據必須是精確的、一致的和及時可用的數據,例如股民透過不同平台查詢股票價格,對數據質量的要求,絕對不容有失;又如停車場的實時空置資訊、巴士實時到站數據等,數據有誤也會帶來不便。要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需要更完善的規劃和協調,以確保數據真正朝向改進發展。大企業可着力加大科技投資和提高員工的科技應用技能;中小企則可通過與外判商合作,選擇合適的數據質量分析工具,以收集更多有用的數據,了解客群結構和市況。隨着數據增加來源和速度愈來愈多、愈來愈快,企業不好好處理數據價值,便很有可能會錯過在競爭中取勝的優勢。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
(轉載)勞俊傑 - 小心害群之馬|易付+營商
行內資訊
15日/08月/2022年

望穿秋水,第二期消費券首2000元已於8月7日發放,大約621萬市民受惠;另有約15萬名新登記及新來港人士首期獲發3000元。當日外出所見,商場人流上升,酒樓食肆也旺場,市民消費意欲明顯大增。

登記領取消費券用戶數目創新高的指定電子支付平台之一AlipayHK,火速用大數據統計出有近3萬消費券用戶即日已花光2000元,最高一筆交易金額逾5萬元;平台交易金額也比前一日升超過1.3倍。受惠用戶增長及商戶支持,其客戶首日共領取超過150萬張商戶優惠券,帶動商戶總交易增近30%,消費券乘數效應相信能進一步提振經濟。

政府發放消費券原意,除了鼓勵消費,亦希望促進電子支付市場百花齊放。經過連續兩年派發消費券,除了登記用戶上升,也確實多了商戶願意接受不同電子支付平台,有望把市場做大。

不幸的是,同行中竟出現害群之馬,近日收到部份商戶反映,市場上有人士假冒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的職員,用不同藉口欺騙商戶,例如惡言中傷其他公司或說商戶交易超出限制等,提議商戶出多一台收款機備用,然後用不同理由要求商戶簽署服務合約,並指示商戶往後使用新提供的終端機。筆者必須在此提醒商戶小心,申請電子支付服務時,要小心選擇正規及獲授權的服務供應商,避免透露敏感資料及簽署來歷不明的合約。

對於有人做出這樣的行為,筆者非常失望,電子支付在香港是一個新興領域,市場尚有很大空間。與其欺騙商戶獲取生意,為行業帶來負面印象,倒不如努力拓展不同場景、推出新服務,把市場蛋糕做大,讓大家都能吃上一口,不是更有意思嗎?


資料來源hd.stheadline.com

               回主目錄